02333软件工程历年解答题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73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2017 年 4 月
简述计算机软件的概念以及提出软件工程概念的目的。【第 1 章】
计算机软件一般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文档;其中,程序是计算机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理解程序所需的阐述性资料。
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其目的是倡导以工程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以期解决出现的“软件危机”。
简述初始发现需求的常用技术。【第 2 章】
- 自悟
- 交谈
- 观察
- 小组会
- 提炼
简述变换设计的基本步骤。【第 3 章】
- 设计准备,复审并精化系统模型;
- 确定输入、变换、输出这三部分之间的边界;
- 设计系统模块结构图的顶层和第一层;
-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简述信息隐藏的概念及其意义。
- 信息隐藏是指在每个模块中所包含的信息不允许其他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访问;
- 它是实现模块低耦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 但是,如果一个模块是“绝对”信息隐藏的,那么这种模块对系统而言是毫无意义的。
简述 RUP 中分析模型的表达及其创建所进行的主要活动。【第 5 章】
- 在 RUP 中,一个系统的分析模型是由一个“分析系统”定义的,该分析系统包含一组具有层次结构的包,每一个包中可包含一些分析类和用况细化;并且一些分析类和用况细化还可单独地出现在分析模型中,以凸显它们在系统体系结构方面的作用;
- 创建系统的分析模型,一般应进行体系结构分析、用况分析、类的分析以及包的分析 4 项活动。
什么是验证和确认?简述它们的区别。【第 7 章】
- 验证就是证实一个过程或项目的每一软件工作产品/服务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所规约的需求;
- 确认就是证实所期望使用的软作工作产品是否满足其需求;
- 区别:验证是通过提供的客观证据,证实规约的需求是否得以满足;确认是通过提供的客观证据,证实有关特定期望的使用或应用的需求是否得以满足。
2017 年 10 月
简述软件开发的本质及基本途径。【第 1 章】
软件开发的本质可概括为:实现问题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到解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
实现这一映射的基本途径是系统建模。
简述结构化分析建模的基本步骤。【第 3 章】
- 建立系统环境图,确定系统语境;
-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建立系统的层次数据流图;
- 定义数据字典;
- 描述加工。
简述 RUP 中用况模型和分析模型的区别。【第 5 章】
- 前者使用客户语言来描述,后者使用开发语言来描述;
- 前者给出的是系统对外的视图,后者给出的是系统对内的视图;
- 前者使用用况予以结构化,后者使用衍型类予以结构化;
- 前者在需求之间可能存在冗余问题,后者不存在冗余问题;
- 前者捕获的是系统功能,后者给出的是细化的系统功能。
简述泛化的概念及其约束。【第 4 章】
- 泛化是一般性类目(父类)和它的较为特殊性类目(子类)之间的一种关系,是“is-a-kind-of”关系。
- UML 给出以下 4 个约束:完整、不完整、互斥、重叠。
简述因果图方法生成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第 6 章】
- 通过软件规格说明书的分析,找出一个模块的原因和结果,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 分析原因与结果之间以及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并画出因果图;
- 在因果图上标识出一些特定的约束或限制条件;
- 把因果图转换成判定表;
- 为判定表的每一列设计测试用例。
简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软件生存周期模型、软件项目过程管理之间的关系。
-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回答软件开发需要做哪些工作;
-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回答软件开发活动或任务如何组织;
- 软件项目过程管理回答软件过程如何管理;
关系:
-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和软件项目过程管理的基础;
-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为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提供支持。
2018 年 4 月
简述软件工程与软件危机的概念以及提出软件工程概念的目的。【第 1 章】
-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的工程,或以此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软件生产率、软件质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把这一现象称为软件危机。
- 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是倡导以工程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以期解决出现的软件危机。
简述需求规约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第 2 章】
需求规约是一个软件项/产品/系统所有需求陈述的正式文档,它表达了一个软件产品/系统的概念模型,有以下 4 个基本性质:
- 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
- 可修改的
- 完整的
- 一致的
简述事务设计的基本步骤。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简述泛化的概念及其约束。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简述 RUP 设计模型以及包含的元素。【第 5 章】
RUP 的设计模型是 RUP 设计的主要结果,它尽量保持该系统具有分析模型的结构,并作为系统实现的输入。它包括以下元素:
- 设计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以及它们的依赖、接口和内容;
- 设计类,以及它们具有的操作、属性、关系及其实现需求;
- 用况细化;
- 体系结构描述。
简述因果图方法生成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第 6 章】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2018 年 10 月
简述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概念以及提出软件工程概念的目的。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简述结构化方法详细设计的任务及目标。【第 3 章】
- 详细设计的任务是具体描述模块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即给出实现模块功能的实施机制,包括一组例程和数据结构,从而精确地定义了满足需求所规约的结构;
- 详细设计的目标是将总体设计阶段所产生的系统高层结构映射为以这些术语所表达的低层结构,也是系统的最终结构。
简用况图及其通常包含的模型元素。【第 4 章】
- 用况图是一种表达系统功能模型的图形化工具;
- 一个用况图通常包含 6 个模型元素:主题、用况、参与者、关联、泛化和依赖。
简述 RUP 和 UML 之间的关系。【第 5 章】
- RUP 和 UML 构成了一种特定的软件开发方法学;
- UML 作为一种可视化建模语言,给出了表达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基本术语,给出了多种模型的表达工具;
- RUP 利用这些术语定义了需求获取层、系统分析层、设计层、实现层,并给出了实现各层模型之间映射的基本活动以及相关的指导。
简述边界值分析与等价类划分技术的区别。【第 6 章】
- 边界值分析与等价类划分技术的区别在于:边界值分析着重边界的测试,应选取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
- 而等价类划分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简述验证和确认以及它们的区别。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2019 年 4 月
简述软件开发的本质及其涉及到的问题。【第 1 章】
- 软件开发的本质概括为:不同抽象层术语之间的“映射”,以及不同抽象层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它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
- 一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映射,这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
- 二是如何管理这样的映射,以保障映射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这是管理层面上的问题。
简述需求规约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第 2 章】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什么是模块?什么是模块耦合?简述常用的模块耦合类型及其设计原则。【第 3 章】
- 模块是执行一个特殊任务的一个过程以及相关的数据结构;
- 模块耦合是指不同模块之间相互的度量;
- 几种常见模块耦合类型为:内容耦合、公共耦合、控制耦合、标记耦合、数据耦合等;
- 设计原则:如果模块间必须存在耦合,就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的范围,避免使用内容耦合。
为什么 UML 要同 RUP 一起才称得上是软件开发的方法学?
- 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学至少由 3 部分组成:用于表达基本信息的术语,用于组织基本信息的表达格式,用于在不同抽象层之间进行映射的过程指导。
- UML 仅包括前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它只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而不是一种特定的软件开发方法学;
- RUP 给出的是一种基于 UML 的过程指导,满足软件开发方法学的第三项内容。因此 UML 要同 RUP 一起才称得上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方法学。
简述白盒测试技术的要点,并举例说明。【第 6 章】
- 白盒测试技术,又称为结构测试技术,它依据程序的逻辑结构,以控制流程图作为被测对象建模工具;
- 典型的是路径测试技术,路径测试大致有语句覆盖、分支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等测试策略;
- 这几种不同的测试策略之间具有偏序关系,即路径覆盖的测试度量最强,而语句覆盖最弱。
简述增量模型的优缺点。
- 增量模型意指需求可以分组,形成一个个的增量,并可形成一个结构。可见该模型有一个前提,即需求可结构化;
- 优点:
-
- 增量模型第一个可交付版本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较少。
- 可以减少用户需求的变更。
- 允许增量投资,即在项目开始时可以仅对一个或两个增量投资;
- 缺点:
-
- 如果没有对用户的变更要求进行规划,那么产生的初始增量可能会造成后来增量的不稳定。
- 如果需求不像早期思考的那样稳定和完整,那么一些增量就可能需要重新开发,重新发布。
- 由于进度和配置的复杂性,可能会增大管理成本,超出组织的能力。
2019 年 10 月
什么是软件危机?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 1 章】
-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软件生产率、软件质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一现象称为“软件危机”。
- 主要表现为
-
- 超出经费预算;
- 项目交付时间拖延
- 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 可维护性差;
- 可靠性差。
简述结构化方法详细设计的任务及目标。【第 3 章】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简述概要设计规约的主要内容。【第 3 章】
- 系统环境,包括硬件、软件接口、人机界面、外部定义的数据库及其设计有关的限定条件等。
- 软件模块的结构,包括模块之间的接口及设计的数据流和主要数据结构等
- 模块描述,包括模块接口定义模块处理逻辑及必要的注释等。
- 文件结构和全局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包括记录描述、访问方式以及交叉引用信息等。
- 测试需求等。
路径测试技术属于什么测试技术?该技术的基本要点是什么?【第 6 章】
- 路径测试技术属于白盒测试技术(或结构测试技术)。
- 路径测试技术的基本要点是:
-
- 采用控制流程图来表达被测试程序模型,揭示程序中的控制结构。
- 通过合理地选择一组穿过程序的路径,以达到某种测试度量。
简述瀑布模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项活动规定为按固定顺序而连接的若干阶段工作,形如瀑布流水,最终得到产品。
瀑布模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 要求客户能够完整、正确和清晰地表达他们的需求;并要求开发人员一开始就要理解这一应用。
- 由于需求的不稳定性,使设计、编码和测试阶段都可能发生延期:并且当项目接近结束时,出现了大量的集成和测试工作。
- 在开始的阶段中,很难评估真正的进度状态;并且直到项日结束之前都不能演示系统的能力。
- 在一个项目的早期阶段,过分地强调了基线和里程碑处的文档:并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建立一些用处不大的文档。
在 CMMI 中针对每个过程域共设定了哪几个能力等级?
- 0 级:未完成级
- 1 级:已执行级
- 2 级:已管理级
- 3 级:已定义级
- 4 级:已定量管理级
- 5 级:持续优化级
2020 年 8 月
简述实施软件开发的系统建模的概念。
所谓系统建模,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抽象,给出该系统的一个结构系统模型。
模型是一个抽象,该抽象是在意图所确定的角度和抽象层次对物理系统的一个描述,描述其中的成分和成分之间所具有的特定语义的关系,还包括对该系统边界的描述。
简述变换型数据流图的概念及其设计步骤。
- 具有较明显的输人部分和变换(或称主加工)部分之间的界面变换部分和输出部分之间界面的数据流图,称为变型数据流图。
- 变换型数据流图的设计步骤:
-
- 确定 DFD 的变换中心、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
- 设计软件结构的顶层和第一层:变换结构。
- 设计中、下层模块。设计的优化。
简述泛化的特点。【第 4 章】
- 子类可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操作,并可有更多的属性和操作。
- 子类可替换父类的声明。
- 若子类的一个操作的实现覆盖了父类同一个操作的实现,这种情况被称为操作多态性,但两个操作必须具有相同的名字和参数。
- 可有在其他类目之间创建泛化,例如在节点之间、类和接口之间。
简述程序流程图与事务流程图之间的主要区别。【第 6 章】
- 基本模型元素所表达的语义不同;
- 一个事务不等同于路径测试中一条路径,可能在中间某处就完成了某一用户工作,终结了一个事务;
- 事务流程图中的分支和节点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简述增量模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增量模型指将需求进行分组,形成一个个的增量,并可形成一个结构,对每一增量实施瀑布式开发。
- 增量模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
- 如果没有对用户的变更要求进行规划,那么产生的初始增量可能会造成后来增量的不稳定。
- 如果需求不像早期思考那样稳定和完整,那么一些增量就可能需要重新开发,重新发布。
- 由于进度和配置的复杂性,可能会增大管理成本,超出组织的能力。
在 CMMI 中应用于一个组织过程改善的成熟度有哪几个等级?
- 1 级:初始级。
- 2 级:已管理级。
- 3 级:已定义级。
- 4 级:已定量管理级。
- 5 级:持续优化。
2020 年 10 月
简述需求规约的作用。【第 2 章】
- 需求规约是软件开发组织和用户之间一份事实上的技术合同书,是产品功能及其环境的体现。
- 对于项目的其余大多数工作,需求规约是一个管理控制点。
- 对于产品/系统的设计,需求规约是一个正式的、受控的起始点。
- 需求规约是创建产品验收测试计划和用户指南的基础。
简述结构化方法总体设计的 3 个阶段。【第 3 章】
- 第一阶段为初始设计。对给定的数据流图进行复审和精化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 第二阶段为精化设计。依据模块“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精化初始的模块结构图,并设计其中的全局数据结构和每一模块的接口。
- 第三阶段为复审阶段。对前两个阶段所得到的高层软件结构进行复审,必要时还可能需要对该软件结构做一些精化工作。
建造一个系统需求获取模型的活动,以及各活动的输入和输出。
- 活动:发现描述参与者和用况。输入:业务模型或领域模型,补充需求,特征表。输出:用况模型【概述】,术语表;
- 活动:赋予用况优先级。输入:用况模型【概述】,补充需求,术语表。输出:体系结构描述【用况模型视角】:
- 活动:精华用况。输入:用况模型【概述】,补充需求,术语表。输出:用况【精化】:
- 活动:构造人机接口原型。输入:用况【精华】,用况模型【概述】,补充需求术语表。输出:人机接口原理;
简述黑盒测试概念并列举说明三种以上黑盒测试技术。【第 6 章】
黑盒测试将被测软件看成黑盒子,只通过外部的输入和输出来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常见的黑盒测试技术有:定义域、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等。
简述螺旋模型概念及其特点。
螺旋模型是瀑布模型与演化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两者所忽略的风险分析所建立的一种软件开发模型。
螺旋模型关注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即标识问题,标识一些可选方案,选择一个最佳方案,遵循动作步骤并实施后续工作。其一个突出特征是.在开发的迭代中实际上只有一个迭代过程真正开发了可交付的软件。
简述 CMMI 提出所基于的基本思想。
- CMMI模型基于过程途径思想,通过过程把软件质量的 3 个支撑点受训的人员、规程和方法、工具和设备进行集成,以开发所期望的系统/产品;
- CMMI 紧紧围绕开发、维护和运行,把经过证明的“最佳实践”放在一个结构中。该结构有助于指导组织确定其过程改善的优先次序:有助于指导这些改善的实施,以提高其过程能力和成熟度,并且还支持其他领域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开发。
2021 年 4 月
简述需求规约的 3 种基本形式。【第 2 章】
- 非形式化的需求规约。非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即以一种自然语言来表达需求规约,如同使用一种自然语言写了一篇文章。
- 半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半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即以半形式化符号体系(包括术语表标准化的表达格式等)来表达需求规约。
- 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形式化的需求规约即以一种基于良构数学概念的符号体系来编制需求规约,一般往往伴有解释性注释的支持。
简述 PDL 的特点。
- PDL也称为伪码,它是一种用正文形式表示数据和处理过程的设计工具。
- PDL借用某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如 Pascal 或)的关键字作为语法框架用于定义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
- PDL 通常使用某种自然语言(如汉语或英语)的词汇,灵活自由地表示实际的操作和判定条件。
- PDL 可以作为注释工具直接插在源程序中间。
简述状态图中的一个状态转换涉及的内容。【第 4 章】
- 源状态:发生状态转移的那个状态。
- 转移触发器:满足其监护条件,则使状态发生转移。
- 监护条件:布尔表达式,表达式为真,则触发转移;表达式为假,则不发生转移。
- 效应:一种可执行的行为。
- 目标状态:转移完成后所处的状态
简述软件测试步骤中合理的软件测试序列及每个序列的关注点
合理的测试序列: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有效性测试和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关注每个独立的模块。
集成测试关注模块的组装。
有效性测试关注检验是否符合用户所见的文档。
系统测试关注检验习题中所有元素之间的协作是否合适,整个系统的性能功能是否达到。
简述选择一个合适项目的生存周期模型的步骤。
- 标识开发项目可用的 SLCM。
- 在所期望的最终习题和开发环境中,标识那些会影响 SLCM 选择的属性
- 标识为选择生存周期模型所需要的任何约束,包括外部的或是内部的
- 基于以往的经验和组织能力,评估第一步所选择的那几个 SLCM。
简述项目规划包含的活动。
- 估算工作产品和任务。
- 确定需要的资源。
- 协商承诺。
- 生成进度。
- 标识并分析项目风险。
2021 年 10 月
简述软件开发领域的系统模型分类以及各分类模型的定义。
- 在软件开发中系统模型分为两大类概念模型和软件模型;
- 概念模型描述系统是什么;
- 软件模型描述了实现概念模型的软件解决方案;软件模型又可进一步分为设计模型、实现模型和部署模型等。
简述软件需求的分类及其关系。
- 软件需求分为两大类: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 非功能需求又可分为性能需求、外部接口需求、设计约束和质量属性;
- 功能需求规约了系统或系统构建必须执行的功能:
- 一般来说,功能需求是整个需求的主体即没有功能需求,就没有派生的其他功能需求,就没有性能、外部接口、设计约束和质量属性等非功能需求。
简述状态图、状态以及状态的分类。【第 4 章】
- 状态图是显示一个状态机的图,强调从一个状态到另一状态的控制流;
- 状态图中的状态是指类目中的一个实例在其生存中的一种条件或情况、所具有的对外呈现以及所能提供的服务;
- UML 把状态分为初态、终态和通常状态。
简述 RUP 设计的突出特点。【第 5 章】
- 使用一种公共的思想来思考设计,并使设计可视化;
- 给出了有关子系统设计类和接口的需求,为以后的实现活动创建一个合适的输入;
- 支持对实现工作的分解,使之成为一些可以由不同开发组尽可能同时处理的可管理的部分。并且捕获了软件生存周期中早期的子系统之间的主要接口有助于各不同开发组之间有关体系结构的思考和接口的使用。
简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的监控内容。
- 进展和进度的跟踪;
- 质量数据趋势的检查;
- 设计编码和测试计划复审记录和动作的检查;
- 变更要求和测试异常报告趋势的检查;
- 关键资源的使用;
- 与项目组成员的交谈。
简述需求开发过程域的意图和专用目标。
- 需求开发过程域的意图是生成并分析客户需求、产品需求和产品部件需求;
- 需求开发过程域的专用目标有开发客户需求、开发产品需求、分析并验证需求。
2022 年 4 月
简述软件开发的本质以及所涉及的问题。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需求规约与项目需求有哪些不同?【第 2 章】
- 需求规约是软件开发组织和用户之间一份事实上的技术合同书,即关注产品需求回答“交付给客户的产品/系统是什么”;
- 项目需求是客户和开发者之间有关技术合同-产品/系统需求的理解。应记录在工作陈述中或其他某一项目文档中,即关注项目工作于管理,回答“开发组要做的是什么”。
简述用况图的概念用况图通常包含的模型元素及其关系。【第 4 章】
- 用况图是一种表达系统功能模型的图形化工具;
- 一个用况图通常包含的模型元素是:主题、用况、参与者、关联、泛化、依赖;
- 用况图中,关联是操作者和用况之间的唯一关系。操作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泛化用况之间可以有泛化、扩展和包含,其中包含和扩展是依赖的变体。
为了创建系统的用况模型 RUP 应进行哪些活动?【第 5 章】
- 发现并描述参与者;
- 发现并描述用况;
- 确定用况的优先级;
- 精化用况;
- 构造用户界面原型:
- 用况模型的结构化。
简述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软件生存周期模型、软件项目过程管理之间的关系。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简述 CMMI 提出所基于的基本思想。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2022 年 10 月
简述实现软件开发本质的基本途径。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简述常用的初始需求发现技术。
软工 简答题 · 语雀
简述 UML 表达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术语以及定义。【第 4 章】
- 关联:是类目之间的一种结构关系,是对一组具有相同结构、相同链的描述。
- 泛化:是一般性类目父类和它的较为特殊性类目子类之间的一种关系,有时称为“is-a-kind-of”关系。
- 细化:是类目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类目规约了保证另一个类目执行的契约。
- 依赖:是一种使用关系,用于描述一个类目使用另一类目的信息和服务。
简述 RUP 需求获取的基本步骤。【第 5 章】
- 列出候选的特征
- 理解系统语境
- 捕获系统功能需求
- 捕获非功能需求
简述项目的过程建立所涉及的工作。
简述项目规划过程域的意图和专用目标。
2023 年 4 月
简述计算机软件的定义。【第 1 章】
- 计算机软件一般是指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及其文档。其中,程序是计算机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理解程序所需的阐述性资料;
- 软件是一个特定问题域的抽象,是一种逻辑实体。
简述需求的基本性质。【第 3 章】
需求具有如下 5 个基本性质:
- 必要性;
- 无歧义性;
- 可测性;
- 可跟踪性;
- 可测量性。
简述创建系统类图所涉及的工作。【第 4 章】
- 创建一个系统的类图依赖于所使用的方法学;
- 涉及以下 4 方面的工作
-
- 模型化待建系统中的概念形成类图中的基本元素;
- 模型化待建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形成该系统的初始类图;
- 模型化系统中的协作,给出该系统的最终类图;
- 模型化逻辑数据库模式。
简述 RUP 创建系统用况模型应进行的活动。【第 5 章】
- 发现并描述参与者;
- 发现并描述用况;
- 确定用况的优先级;
- 精化用况;
- 构造用户界面原型;
- 用况模型结构化。
简述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一个包括软件产品开发、运行和维护中有关过程、活动和任务的框架;
-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为组织软件开发活动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
- 常见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等。
简述能力等级和成熟度等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区别:能力等级是一种过程改善路径,该路径可使组织针对单一过程域不断改善该过程域。成熟度等级也是一种过程改善路径,该路径可使组织通过关注一组过程域不断改善一组相关的过程域;
- 联系:能力等级和成熟度等级都是 CMMI 提供的两种过程改善路径,侧重不司:它们都是按共用目标从弱到强。当某一过程域逐步完成了所有等级的“最佳实践”它才可能满足成熟度等级对单一过程域的要求。当一组过程域及相关共用目标的一个成熟度等级完成后,软件过程才能实现高一级别的“成熟”,从而实现对软件过程有效管理的“最佳实践”。
99%的人还看了
相似问题
- 最新AIGC创作系统ChatGPT系统源码,支持最新GPT-4-Turbo模型,支持DALL-E3文生图,图片对话理解功能
- 思维模型 等待效应
- FinGPT:金融垂类大模型架构
- 人工智能基础_机器学习044_使用逻辑回归模型计算逻辑回归概率_以及_逻辑回归代码实现与手动计算概率对比---人工智能工作笔记0084
- Pytorch完整的模型训练套路
- Doris数据模型的选择建议(十三)
- python自动化标注工具+自定义目标P图替换+深度学习大模型(代码+教程+告别手动标注)
- ChatGLM2 大模型微调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坑及解决方法(更新中)
- Python实现WOA智能鲸鱼优化算法优化随机森林分类模型(RandomForestClassifier算法)项目实战
- 扩散模型实战(十一):剖析Stable Diffusion Pipeline各个组件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02333软件工程历年解答题":http://eshow365.cn/6-29315-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