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正文
已解决

离骚歌曲简介,离骚歌词(一首诗被看作一种文体的总代表)

来自网友在路上 11158115提问 提问时间:2023-08-01 07:00:18阅读次数: 115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115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离骚歌曲简介】,离骚歌词,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离骚歌曲简介:一首诗被看作一种文体的总代表,一个里程碑,只有《离骚》做到2、离骚歌曲简介,离骚歌词

1、离骚歌曲简介:一首诗被看作一种文体的总代表,一个里程碑,只有《离骚》做到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r\r\r\r\r\r\r\r\r\r

二、奇文《离骚》论

\r\r

在中国诗歌史上,没有比《离骚》更伟大的诗篇。一首诗被看作一种文体的总代表,一个文学时期的里程碑,只有《离骚》才能做到。最好的诗出自巫官之手,有几人料想得到?只有奇人才能写得出奇文,又有几人作过深入的探讨?好多专家学者都说《离骚》是屈原的自叙传,可是在这两千多字的“自叙传”中,竟然落实不了屈原一生的任何真实事迹,就连他的自报生辰,至今尚无准确的说法,你说怪不怪?玉溪生的《无题》诗,设覆置谜,本事难求,然而别凤离鸾,皆有据案。《离骚》为鸿篇巨制,屈原喋喋便便,然而能将真事隐去,滴水不漏,岂不奇哉!

\r\r

大凡革新派政治人物,无论成败,都能将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如实地反映到文学创作实践中来,可是《离骚》不是说史话,就是说神话,却不大讲现实的话。这种长于述史、长于幻想的作风,不能不使人认定屈原曾经是巫官。巫官凭借特殊身份和丰富的知识参政,可是作风并未改变,在朝为官,屡称历史上的兴亡善败,一旦受挫,往往哭诉于神灵祖考之前,这种情形与改革家商鞅、吴起的政治作风是多么不同。《离骚》事幻而情真,旨远而味深。至于政治见解,则未见高明之处。所谓“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前人已经说过,至于用善服义的主张,别人也说得出。如果用美政的标准去衡量《离骚》,突出的地方并不多。如果深味屈原在这首长诗中所表现出的不停地追求进步与光明,挣扎前进,辗转求通,一息尚存,志不稍懈的奋斗精神,则《离骚》显示出无比的鲜艳辉煌,真可使一切诗篇黯然失色。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一个独醒于浊世的理想主义者,在通往理想国的漫长的道路上,狂奔不息,上下求索,如精卫填海,如夸父追日,真令人惊心动魄。他那感天动地的歌哭,他那洁白忠贞的品性,在一切志士仁人的心灵深处无不引起强烈的共鸣。艺术效果之高,教育意义之大,在中国历史上,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r\r

《离骚》是屈原一生坎坷的政治生涯的形象的回顾,是屈原的政治前途彻底破灭之后,在被极端孤立又无可倾诉的情况下,向神灵告哀的泣血悲歌。《离骚》的不朽价值就在于塑造了一个无比峻洁、瑰丽、超迈、神奇的诗人自我形象,一切文学作品中的诗人、作家的自我形象都不能与之媲美。因此,屈原是古往今来的成千上万的诗人队伍中最善于自我表现、最成功地刻画了自我形象的伟大诗人。

\r\r

《离骚》中的屈原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富于神性的同时又富于情感的半神半人的独特形象,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亲近又遥远,他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永存于天地之间,给人以无穷无尽的美感。这一光辉形象有两大特点。

\r\r

第一,屈原认为自己是天降的神官,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屈原在《离骚》开端就详细交代了自己的出身和生辰、名字的由来,这种特殊的写法,班固不理解,指为“露才扬己”。为什么一开口就“扬己”呢?不怕别人憎恶吗?屈原不是“扬己”,他早已被赶出朝廷,“扬己”又有何用?他是迫不及待地交代问题,陈词辩冤。《惜诵》说:“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谗佞小人对屈原的诬枉之言,使屈原蒙冤难辩,他知道“众不可户说”,就干脆到宗庙里将自己的来历底细说个一清二楚,请列祖列宗出面作证。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强调自己本是颛顼大神之后代,本是一位神官——巫祝之官。须知巫祝的地位崇高,不是普通人可以担当的。

\r\r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谓之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r\r

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r\r

《国语·楚语》

\r\r

(译文)楚昭王问观射父,说:“《周书》上所说的重和黎使天地无法相通,是怎么回事?如果不是这样,人民就能升天吗?”观射父回答说:“说的不是这意思,古时候民和神不混杂,人民中精神专注不二而且又能恭敬中正的人,他们的目光明亮能洞察一切,他们的听觉灵敏能通达四方,这样神明就降临到他那里,男的叫觋,女的叫巫。让这些人制定神所处的祭位和尊卑先后,规定祭祀用的牲畜、祭器和服饰,然后让先圣的后代中有功德的,能懂得山川的名位、祖庙的神主、宗庙的事务、昭穆的次序、礼节的得当、威仪的规则、容貌的修饰,能忠信诚实、祭服洁净,而且能恭敬神明的人,让他们担任太祝。让那些有名的家族的后代,能懂得四季的生长、祭祀用的牲畜、玉帛的种类、采服的礼仪、祭器的多少、尊卑的先后、祭祀的位置、设坛的所处、上上下下的神灵、姓氏的出处,而且能遵循旧法的人,让他们担任宗伯。于是就有了掌管天、地、民、神、物的官员,这就是五官,各自主管它的职事,不相杂乱。百姓因此能讲忠信,神灵因此能有明德,民和神的事不相混同,恭敬而不轻慢,所以神灵降福,谷物生长,百姓把食物献祭给神,祸乱灾害不来,财用也不匮乏。等到少昊氏衰落,九黎族扰乱德政,民和神相混杂,不能分辨名实。人人都举行祭祀,家家都自为巫史,没有了相约诚信。百姓穷于祭祀,而得不到福。祭祀没有法度,民和神处于同等地位。百姓轻慢盟誓,没有敬畏之心。神对人的一套习以为常,也不求祭祀洁净。谷物不受神灵降福,没有食物来献祭。祸乱灾害频频到来,不能尽情发挥人的生机。颛顼承受了这些,于是命令南正重主管天来会合神,命令火正黎主管地来会合民,以恢复原来的秩序,不再互相侵犯轻慢,这就是所说的断绝地上的民和天上的神相通。”

\r\r

颛顼在史书上曾被描写为神通广大的帝王,尤其是他“绝地天通”一举,改变了人神杂处的陋习,理顺了人与神的秩序,用巫官掌握人神相通的枢机,使巫职专门化、神圣化,大大提高了巫的地位。巫的事业是颛顼奠定的,称颛顼为始祖大神是理所当然。方孝岳在《关于屈原“天问”》一文中说:“一切巫尸灵保都是人心所向能事鬼神,能和鬼神交通而暗中操纵人事进而掌握政权的人。他们的名称不同,实质只是一种东西。就他们事神的形状来讲,就叫作巫或灵。就他们代神受祭来讲,就叫作尸。就他们能保佑子孙来讲,就叫作保,或子保。就他们为尸象神来讲,就叫作神保或陈保。就他们能到达天帝的住所来讲,就叫作格保。就他们能代表天帝来讲,就叫作天保。就他们的地位尊贵来讲,就叫作大保。古时政治机关就是神庙。巫尸灵保就是替神行道,口里衔着神的命令,掌握一切政权的人。”这里说的巫官拥有很多特权,正是商朝的情况,到了周之末世,巫的地位大大降低了。但是在南方的楚国,巫官仍受敬重,像倚相、观射父这样的大巫官都被视为国宝。从屈原的口气看,他似乎是代表天意指导君王施政的:“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多么大的口气!原来他是代表神灵、握有神权来辅佐君王的,绝对没有唯君命是从的愚忠,他只对上天和祖宗负责,并不迁就一介昏君。“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他与楚怀王本有“成言”(秘密协定),曾经指天誓地互相作了保证,这一点特别重要。后来怀王听信上官大夫的谗言,背叛了对屈原的许诺,屈原也毫不示弱,在神灵面前大胆地揭露怀王:

\r\r

初既与余成言兮,\r 后悔遁而有他,\r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r 伤灵修之数化。(《离骚》)

\r\r

昔君与我诚言兮,\r 曰黄昏以为期。\r 羌中道而回畔兮,\r 反既有此他志。(《抽思》)

\r\r

屈原凭着神官职责无所畏惧,不顾“荪佯聋而不闻”,“反信谗而斋怒”,绝不屈服于昏君佞臣,置死生于度外。这里,他的信仰起了决定作用。

\r\r

第二,屈原是九死不悔的理想主义者。《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平嫉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作《离骚》有一个过程,先是向怀王陈情,对上官大夫的谗言有过申辩,指望怀王有所悔悟,说说公道话。《惜诵》说:“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而不远。”无奈怀王昏庸,听不进屈原的申诉。屈原在陈志无路之后,仍不改初衷,坚持“好修”的本性,甚至死不改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于是屈原唯一的亲人女媭站出来劝阻屈原,希望他改变自己的态度。但是诗人并未回心转意,而是“济沅湘以南征,就重华而陈词”。他历述夏商以来的兴亡善败的历史,证明自己所坚持的“义”与“善”的正确,可是舜帝并没有回应。诗人伤心至极,泪涌如泉。他于是做最后的努力,“跪敷衽以陈词”去找神灵评理,他在空中飞行,上下求索,夜以继日,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到了神灵的宫阙门前,可是帝阍不开门,神灵不接见,令他彻底失望。接下来便是求女和去国远游。屈原与女性关系密切,这在《离骚》中尤其突出。孔子嫉恨“好德不如好色”的习尚,孟子遵守“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章。屈原不是这样,好德好色,等量齐观。美德和美色同样都姓美,自然有相通之处。屈原说美政必求美人,求美人必说美政,美人香草,寄托遥深。原来美政并不是死教条,而是通过美人来实现和发扬光大的,这是诗人屈原的伟大发现和天才创造,是屈原的专利。后辈子孙们,千万不要忘记诗人屈原也就是美人屈原。在女不可求,王不可悟之后,屈原有些不自信了,他先请灵氛为自己的前途占卜,后请巫咸来决定何去何从。灵氛和巫咸都是神,屈原如何能请到呢?须知诗人屈原的神圣职业是巫祝,他在说神话。经过权衡之后,诗人决定听从灵氛的判断,决定去国远行。

\r\r

这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声势浩大的游仙活动。本来灵氛的意思是劝屈原适他国以求遇合,可是屈原一转念弃绝尘世,从昆仑出发,远征西海,作汗漫之游。他选择吉日启程,带上琼枝,用飞龙驾着豪华的车辆,凤凰承旗,蛟龙为梁,八龙婉婉,云旗委蛇,心旷神怡,好不快活!奏《九歌》而舞《九韶》,借着美好的时光享受最大的欢乐。他从昆仑取道,发轫于天津,过流沙,渡赤水,经不周山向左转弯,终极之地是西海。屈原为何西行?又为何至西海而止泊?最糊涂的说法是屈原欲适秦。秦在昆仑之东,岂能西进?秦国可有流沙、不周山、西海等地名?那么,西海究竟是什么水域?是青海、里海、地中海、大西洋?要知道,屈原仍然在说神话,并非实际地理。西海是光明与极乐世界的代称,它不属于现实世界,而属于另一世界,它与“西天”是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法,不然为什么屈原在茫茫天路上走呢?如果真的到了西海,那么还有生还的可能吗?恐怕是“一抔净土掩风流”了啊!

\r\r

屈原从天上降到凡尘,奋斗一生,却不能实现美政,只有回到天上去。他在将要到达目的地时,已经看到了西天的灿烂辉煌,可是就在这死生去留之际,一种本能的生之留恋意识突然勃发,回头下望人寰处,瞧见了生他育他的故居旧宅,表现出无限的眷恋与彷徨。“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这最后一节是全诗的高潮,诗情如滔天巨浪,一浪高过一浪,到了制高点戛然而止。生之留恋让诗人自高空跌落下来,热爱旧乡使诗人不忍离去。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在乱辞中坚决地表示从彭咸之所居。彭咸是什么人?旧注以为是彭祖。《史记》说彭祖是颛顼之玄孙,陆终之第三子也。《神仙传》说,彭祖姓篯名铿,殷贤大夫,历夏至殷,七百六十七岁而不衰老,遂逝流沙之西。《思美人》说:“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彭咸为什么又在南方呢?彭咸是神巫,即巫咸,不在地上,乃在天上。“从彭咸之所居”,是说回到天上与神巫为伍,这是巫官屈原给自己安排的光荣的归宿。

\r\r

远在周秦之前,就有升天登假的传说,《礼记·曲礼》曰:“告丧,曰天王登假。”《礼器》曰:“是故昔先王尚有德……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史记·封禅书》引管仲的话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古帝王封禅的意义就在于升天。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得宝鼎,齐人公孙卿说是黄帝所铸,“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史记·孝武本纪》)。封是增高的意思,在泰山顶上加土增高,希望更近天上的神灵。古人认为天地相去一万五千里,从高山之巅上天,可省去一半路程,故泰山又名“天中”,帝王登封曰“升中”。《史记·封禅书》又记齐人丁公的话说:“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传说黄帝既习战又学仙,后来通神,乘龙上天,群臣及后宫从者七十余人。屈原以其巫官职业更易于接受神灵,他从昆仑山取道西行上天,与古圣先王的理想目标是一致的。故九死不悔,万死不辞。从《离骚》中探索屈原自我形象的特点,也许比深化爱国忠君问题的研究更有意义,更合乎屈原的实际。屈原忠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为实现美政奋斗一生,从来没有放弃或降低标准以迁就君王。相反地,在苍天百神面前控告君王如何一再背离诺言,与小人同流合污,并表示远逝自疏,坚决不与他们合作。屈原热爱故乡故土,但是腐败的楚国贵族集团已将这块土地污染得不成样子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变质了。屈原能够把他们统统赶下台,换一批美人来实现美政吗?屈原早已看透了的问题,还要我们拾起来让他重新考虑吗?灵均若真有在天之灵,他也会摇头苦笑的啊!他从哪里来,回到那里去,这才合乎屈原的逻辑。

\r\r

1400多年前的文学批评家刘勰用“奇文”赞美《离骚》,现代人用“浪漫主义杰作”赞誉《离骚》,都为这首长诗放射出的奇光异彩而惊叹不已。好生奇怪,从来未见过的,它是那样陌生,那样美丽!一个高洁而忧伤的形象就在前头,我们跟着屈原走,屈原跟着感觉走,听他讲述了几多荒远古老的故事,善败兴亡的旧史。听他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深重的冤情,弥天的怨愤,令人掩泣唏嘘。跟着他挣扎前进,从地上到天空,杳杳云程,茫茫天步,奇丽的景象一幕又一幕。求女是多么热烈,失恋是何等悲伤。哲王永不悟,谗佞几荒唐。聊浮游而求女,看落日的辉煌。跟着他,周流观乎上下,然后朝向光明与极乐的世界远航。

\r\r

谁能有屈原这样奇特的人生经历,难道不也是一个千古之谜?谁都知道,这是诗人屈原通过想象幻画出来的。但是,请问:屈原为什么有这种奇怪的想象?最简单的回答是:屈原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那么孔子作《春秋》,就是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自觉地运用某种创作方法进行文学创作,在屈原的时代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当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文学的特点被充分理解之后,有关创作的方法、经验和理论才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而屈原的浪漫是以其巫官职业为基础的,他经常同神灵打交道,代表神传达指示,当他代神发话时,他自身也就是神了,所以巫官都是神官。

\r\r

屈原的巫史职业使他有条件在广阔的背景上奔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几乎不受任何限制。他的感觉和感情,不是属于史的方面,就是属于巫的方面。特别是升降上下的本领,接近神女的本领,驾驭神物的本领,善歌善舞的本领,向神陈词的本领,乃至与神同居的本领,不是巫职培养的结果吗?难道是向什么文学界老前辈学得了浪漫主义秘方吗?许多本不同的《中国文学史》介绍《离骚》的艺术特色时,“结构宏伟”“想象丰富”“比兴手法”等说了一大堆,使人不得要领。屈原的知识是混融性的,他的《离骚》是随着主观感情的发展变化,把他的各种感觉和感受唱出来、说出来,各种知识也因之被传达出来,毫不做作。如神话历史、天文地理、阴阳历法、道德法令、鸟兽草木、旌旗车驾、上下神祇、衣服佩饰、礼仪制度、占卜降神、音乐舞蹈等知识,自然而然地随时随地涌流出来,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只觉得神奇、美丽、丰富,并不认为他是有意用了什么手法取悦于读者。屈原唱自己,听不听由你。屈原为什么能创作出《离骚》这样伟大的诗篇,除了上面说的巫史的修养以及个人的不幸遭遇之外,还应当有写诗唱骚的基础。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说:“楚之骚文,矩式周人。”这话不可信。楚辞并没有以周代诗歌为榜样,二者之间的差别太大了。或谓楚国民歌《子文歌》《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以及巫歌、巫乐等,都是屈原唱骚的基础。说法是不错的,比“矩式周人”更符合实际,这才叫“实事求是”。

\r\r

《离骚》的创作应当有一个过程,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史记·屈原列传》只说他被谗见疏之后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却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何时开始,何时写成。而屈原在《离骚》中两次说到自己的年龄状况:“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离骚》的完成应当在五十岁左右,从作品的内容和南征、西游的状况看,精力还充沛,并无衰颓的感觉。但也不可能是青壮年时期的作品,因为那时没有如此丰富的经历。

\r\r

那么,屈原在唱骚之前,是否传唱过巫歌和巫诗?如果没有,试问他在《离骚》中向神陈词述史的经验以及与神恋爱、神游宇宙的经验从哪里来?又如何能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真的没有任何借鉴吗?

\r\r

《楚辞》本是杂凑起来的,庄助、朱买臣读的楚辞,其中有哪些人的作品,不得而知。淮南王刘安、班固、贾逵各作《离骚》解释,其余缺而不说。刘向、扬雄援引传记对《天问》作的解说,“不能详悉,所缺者众”,而且早已亡佚,也无从得知。王逸编定的《楚辞章句》十七卷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归为屈原之作,以求合乎《汉书·艺文志》“屈原赋二十五篇”之数,实则大有可疑。关键问题还不在于屈原死后一百多年才出生的人物怎样说,而在于这些流传下来的作品本身向我们展示了些什么。

\r\r

屈原唱《离骚》的基础在于他从前传唱过《天问》与《九歌》。《天问》述史,《九歌》娱神,二者以功用为主,这与巫官屈原所从事的职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天问》本是巫诗,所传夏、商、周古史与《离骚》中向神陈词、历述史事是一致的。《九歌》本是巫歌,是神曲,神灵的恋爱以及将翱将翔、御风而行的本领,被屈原唱得烂熟并且运用到《离骚》中来表现自己。况且屈原的职业使他与神祇是天然合契的,从来没有把自己与神灵分割开,所以没有任何勉强做作的痕迹。或问:“你岂不是大大减少了屈原的作品吗?”曰:“不是我减少了屈子的诗作,而是刘向、王逸增加了屈原的诗作。屈原有《离骚》这样伟大的诗篇,还有《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等著名篇章,足以使他不朽,难道写过一万多首诗的乾隆皇帝就能成为伟大诗人吗?”或问:“司马迁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不是说明《天问》是屈子之作吗?”曰:“司马迁的话绝对可靠吗?王逸这样遵循古训的人,还不相信《招魂》是屈原所作呢!”为了证明巫诗《天问》与神曲《九歌》的特殊功用以及这两篇大作非屈原所作,后面将以两篇专论详加讨论,这里毋庸赘言了。

\r\r

附一:“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新解

\r\r

《离骚》中有这样的两句诗:

\r\r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r 长顑颔亦何伤?

\r\r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编第一册对此二句诗作了如下的注释:

\r\r

信,真实。姱,美好。信姱,确实美好。练要,朱熹说:“言所修精练,所守要约也。”即精诚专一的意思。顑颔,食不饱而面呈黄色之貌。

\r\r

依照上面的注释寻绎诗义,可以译成这样的两句:如果我的内心真正美好而且精诚专一,即使长期地面黄肌瘦又有什么关系!

\r\r

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两句译诗是欠妥的。诗人的内心美好和专一笃诚同他的体质下降、面容憔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谓“食不饱而面呈黄色之貌”,并不是精神品格的美好所造成的。诗人面容憔悴,必另有原因,这原因又只能在诗中去寻求了。我怀疑“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的注释有问题,于是打开游国恩主编的《离骚纂义》寻求答案。书中对这两句诗的注解竟有十七家的意见,还有编者的按语,应该说是比较全面了。兹举出几条有代表性的意见:

\r\r

苟,诚也。练,简也。顑颔,不饱貌。言己饮食清洁,诚欲使我形貌信而美好,中心简练,而合于道要,虽长顑颔,饥而不饱,亦何所伤病也。何者,众人苟欲饱于财利,己独欲饱于仁义也。(王逸)

\r\r

苟,且。姱,大。练,择也。且信大择要道而行,虽长饥苦,亦何伤于我。(李周翰)

\r\r

信姱,言实好也,与信芳、信美同意。言我中情实美,又择要道而行,虽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亦何伤乎?彼先口体而后仁义,岂知要者?顑颔,食不饱,面黄貌。(洪兴祖)

\r\r

练要,言所修精练,所守要约也。(朱熹)

\r\r

姱,盛美也。治帛曰练,练要,犹治要也。(钱杲之)

\r\r

信姱,其姱足自信也。练谓老成谙练,要谓提纲挈领。为国树人,此要练之实务也。己既有其内美,又所树皆众芳,斯其信姱以练要也。(钱澄之)

\r\r

此二句言但求中情美善,而合于要道,虽饮露餐英,面有饥色,亦自无害。承上言因惧修名之不立,故以贪婪驰逐为深戒云。(《离骚纂义·编者按》) 以上各家之说都没有揭示出诗人“顑颔”的直接原因,仍然叫人失望。

\r\r

我以为诗人“顑颔”的直接原因是“练要”。“练要”二字是理解此二句诗的关键。“练要”不是“精练要约”“精诚专一”,也不是“择要道而行”或“要练之实务”。“练”是白色的熟绢,也可训为治丝,如许慎《说文解字》所谓“涑缯也”,《考工记》所谓“涑帛也”。“练”又引申为精简、约束的意思。“练要”的“要”是“腰”的本字,古皆作“要”。“练要”者何?约束腰身之谓也,以求腰肢的细瘦苗条也。楚人爱细腰,由来久矣。

\r\r

《墨子·兼爱》说:“楚灵王好士细腰。”

\r\r

《韩非子·二柄》说:“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r\r

《荀子·君道》说:“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

\r\r

《尸子·处道》说:“勾践好勇而民轻死,灵王好细腰而民多饿。”

\r\r

《管子·七主·七臣》《晏子·外篇》《淮南子·主术》皆有类似的记载。

\r\r

《战国策·楚策·威王问于莫敖子华》记载得更详细。“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r\r

《后汉书·马廖传》说:“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r\r

楚灵王是楚国历史上最荒淫残暴的君主,他大兴土木,广建宫室台观,搜罗宫女藏于后宫多达数千人。他爱好小腰,使宫人减肥节食,“胁息腹带”,捆着肚子挨饿以求细腰。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楚国人爱细腰蔚然成风,宫内宫外莫不如此,不仅妇女爱细腰,男人也爱细腰,以致“一国有饥色”。有的人直不起腰来,只能扶墙而立,凭轼而起,弱不禁风,不堪一击。李商隐的《梦泽》诗曾对楚灵王好细腰这一历史事实给予了嘲讽:“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r\r

但在屈原的时代,爱细腰已经成为楚国人共同的风俗习惯,小腰、秀项都成了美的标志。屈原以楚国人共同的审美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他说:“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这两句诗的意思,正确地理解应当是:只要我的内心真正美好,我的腰身纤细又苗条,即使长久地面容憔悴,又哪里值得懊恼!

\r\r

屈原从内心深处真正崇美、爱美,所以他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腰身,为了“练要”(束腰),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饮食。他想象自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餐菊饮露,远避时馐,固然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人格的高尚,但同时又是使腰肢细瘦以期合乎美的标准的一种高雅的手段。诗人为了“信姱”而“练要”,因为“练要”而“顑颔”,意思十分明白,一气贯通,直截了当。如果将“练要”解释为“精练要约”“精诚专一”“合于要道”等,反而不好理解,违背了诗人的本意而失之眉睫之前。当然,《离骚》之文,引类譬喻,象征手法是很突出的。“练要”也好,“顑颔”也好,都是一种象征,体现了诗人不惜一切代价为理想而奋斗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r\r

附二:《离骚》韵读(参照江有诰《楚辞韵读》,略改)

\r\r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r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胡冬反,东中通韵)\r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r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真耕通韵)\r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奴其反)\r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音邳,之部)\r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r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音姥)\r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r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r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r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鱼部)\r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才里反)\r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音齿,之部)\r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r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鱼部)\r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音益)\r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支部)\r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r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上声)\r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舍音恕)\r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故,鱼部)\r (阙文……)\r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r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r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音讹)\r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明以反)\r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之部)\r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孽去声)\r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祭部)\r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音素)\r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鱼部)\r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r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缉部)\r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音央)\r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阳部)\r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如果反)\r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音,歌部)\r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房逼反)\r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音稷,之部)\r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r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r 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r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呼鄙反,之部)\r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r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侵部)\r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音醋)\r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鱼部)\r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r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态,他吏反,之部)\r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r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音蔫,元部)\r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r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侯部)\r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r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元部)\r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r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之部)\r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r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阳部)\r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音罗)\r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音柯)\r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r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阳部)\r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r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音常)\r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r 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音署)\r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饰字)\r 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r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r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耕部)\r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r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之部)\r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r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东部)\r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r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音姑)\r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r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文部)\r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r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阳部)\r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音磋)\r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平声,歌部)\r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r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鱼部)\r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r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r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r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音喜,之部)\r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r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阳部)\r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r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耕部)\r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去声)\r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r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r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素入声,鱼部)\r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r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阳部)\r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去声)\r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r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r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同迓)\r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音户)\r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r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r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r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音姥)\r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r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音邳)\r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r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r 解佩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之部)\r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其难迁。\r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元部)\r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r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幽部)\r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r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鱼部)\r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呼叟反)\r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苦叟反,幽部)\r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r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歌部)\r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r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宵部)\r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r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去声)\r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r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去声,鱼部)\r 索藑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r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r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r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r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r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上声,鱼部)\r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r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音备,之部)\r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r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r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r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r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音悟)\r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r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作周)\r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音周)\r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明邳反)\r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之部)\r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r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鱼部)\r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r 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阳部)\r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然而蔽之。(蔽,鳖去声)\r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r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r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幽部)\r 何昔日之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r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r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r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阳部)\r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r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脂部)\r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音讹)\r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音罗)\r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r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音密)\r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r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鱼部)\r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音杭)\r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阳部)\r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r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鱼部)\r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r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幽部)\r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r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之部)\r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r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上声,鱼部)\r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作侍)\r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r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音陀)\r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音陀)\r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音漠)\r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宵部)\r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r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阳部)\r 乱曰:已矣哉!\r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r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鱼部)

\r\r\r

2、离骚歌曲简介,离骚歌词

《离骚》歌词如下:日与月 夏与冬 更迭难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离骚歌词?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离骚歌曲简介,离骚歌词(一首诗被看作一种文体的总代表)

离骚歌词

《离骚》歌词如下:

日与月 夏与冬 更迭难休

草与木 盛与衰 问美人依旧

流言四起的风

撩拨君臣异梦

问天可否为明心而见证

浊与清 美与陋 颠倒众生

芷与兰 蕙与荃 难吐芳馨

何故逆流而上

何为孤芳自赏

无人知晓故乡变他乡

乱世而不群

谁可解君意

云游而远去

心却系故里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浊与清 美与陋 颠倒众生

芷与兰 蕙与荃 难吐芳馨

何故逆流而上

何为孤芳自赏

无人知晓故乡变他乡

乱世而不群

谁可解君意

云游而远去

心却系故里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九死其犹未悔

既莫足为美政兮

吾从彭咸所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九死其犹未悔

既莫足为美政兮

吾从彭咸所居

饮一句离骚别愁

醉一世报国春秋

奈何长路漫漫上下难求

哀民生几多忧

唱一句离骚别愁

叹一生知己难留

心之所善无悔 终化作灰

此梦若颠沛

留给后人玩味

《离骚》是由金玟岐作词作曲,颜小健编曲,易烊千玺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歌曲为电视剧《思美人》的片尾曲,于2017年4月21日发行。2017年8月,该歌曲获得亚洲新歌榜年度盛典十大金曲奖;12月,获得Billboard Radio China年度华语十大金曲冠军。

本文关键词:离骚歌曲含义,离骚歌曲简介内容,离骚歌曲介绍,离骚歌曲歌词,离骚 演唱。这就是关于《离骚歌曲简介,离骚歌词(一首诗被看作一种文体的总代表)》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离骚歌曲简介,离骚歌词(一首诗被看作一种文体的总代表)":http://eshow365.cn/3-2976-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