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正文
已解决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

来自网友在路上 11078107提问 提问时间:2023-08-10 03:35:21阅读次数: 107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10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2、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

1、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

提起项羽,除去人们津津乐道的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之外,还有其破釜沉舟的故事。

兵法上讲破釜沉舟早已有之,只不过叫焚舟破釜而已。《孙子》认为将领的用兵之道,其中之一就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切断所有退路,将自己置于可进而不可退的境地,才能激发士兵潜能,取得胜利。

此类的战例很多,如《左传》记载:“秦伯伐晋,济河焚舟。”讲的就是春秋时期的秦国大将孟明视渡过黄河后,烧掉渡船,一举打败晋军的故事。本文要说的则是家喻户晓的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出身名将世家的铁血男儿

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身高八尺,长相俊秀,才气过人,既爱骏马,又爱美人,力能扛鼎,作战勇猛、叱咤风云。在两军阵前,他瞋目叱之,敌军目不敢视,“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之美誉,为推翻秦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但他性情暴戾、优柔寡断、缺乏谋略,不善笼络人才,最终他手下的谋臣良将大都投奔了刘邦,“天下叛之,贤才怨之”。可叹的是,项羽至死“尚不觉寤而不自责”,竟然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对项羽的怨天尤人,司马迁曾批评道:“岂不谬哉!”

项羽的叔父项梁,对其一生影响很大——先是教他读书,但项羽厌学;后又教他练习剑法,可项羽不久就放弃了。为此,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辩解道:“读书识字只要能记住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剑术再好也只能和一个人对阵,不值得学。我要学的是万人敌(兵法)。”于是项梁又教项羽学习兵法,从而造就了他的军事才能。

有一年,秦始皇巡游到会稽时,项羽与项梁一同前去围观。众人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的仪仗,或俯首避让,或跪倒在地,唯有项羽昂首挺胸,对着圣驾大声说道:“彼可取而代之也。”项梁急忙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乱讲,否则会招来诛灭九族的灾祸啊!项羽不屑地质问,平日您总是让我学习兵法,不忘家国仇恨,今天怎么啦?这样胆小怕事!项梁答道,要干大事,就不能心急;要想报仇,就要等待时机。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反抗暴秦的起义。项梁认为时机到了,就和项羽策划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事。

当时,项羽拔剑斩下了会稽郡守的头颅,提在手中,又连续斩杀一百多人,其余的郡守下属都吓得趴在地上,浑身哆嗦。后来,项梁接受了谋士范增的建议,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后改称义帝,号令天下,项梁统帅的军队则号称“楚军”。

不久,项梁由于骄傲轻敌,被秦朝将领章邯大败于定陶(今属山东省菏泽市),项梁也战死在此地。随后 ,项羽亲自率领军队继续与秦军作战,多次获胜,特别是在巨鹿(今河北平乡)之战中破釜沉舟,击败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威名大震。

自此以后,项羽真正成了反秦诸侯中的领袖人物,各路诸侯纷纷投奔帐下,服从他的命令,听从他的指挥。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分封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所谓十八路诸侯,又与刘邦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自刎而死。

纵观项羽的一生,可知他是个将才,不是帅才。他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26岁成为西楚霸王,30岁上演诀别虞姬的悲剧,从这种意义上说,项羽也算是铁血柔情一男儿!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

巨鹿之战

“天下苦秦久矣”。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六国旧贵族也乘机起事,纷纷拥立旧主,起兵反秦。章邯在定陶大败项梁后,便北渡黄河,去攻打另外一个强大的对手——赵国。章邯将赵国军队围困于巨鹿,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统领士兵前去支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军队。

楚军行至安阳(今河南安阳东南)后,宋义却在安阳“饮酒高会”,驻留了46天,迟迟不发动进攻。此时,项羽和宋义出现了分歧。项羽主张迅速引兵渡河,与赵国形成内外夹击之势,一举歼灭秦军。宋义则认为,与其强攻,不如坐山观虎斗,待秦、赵两军分出高下,或趁其两败俱伤之时再大举进攻。又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出谋划策,你比不上我。

此时的赵地,天气寒冷,又下着大雨,士兵们饥寒交迫,宋义却在军帐中自顾自地饮酒作乐。项羽见到这种情况,愤怒地说道:

“我们应竭力攻打秦军,像这样长久停在这里不是办法!

如今岁饥民贫,军中粮草匮乏,士兵食不果腹,你作为上将军却只知饮酒作乐,不引兵渡河,去赵地获取粮食,与赵军合力攻打秦军,却托词说‘等到秦军疲惫之时再进攻’。

秦国的军队那样强大,而赵国才刚刚建立起来,秦、赵对阵的结局必然是秦军一举夺下赵地。待到赵地被攻占以后,秦军的实力会更加强大。

再说,我们楚国的军队刚打了败仗,楚怀王在王都坐立不安,将境内全部物力、人力、财力托付给上将军一个人,楚国的安危,就在此一战了!可你却不体恤士卒,只为自己谋取私利,这可不是社稷的良臣啊!”

谁知宋义却下了一道命令:“如有将士不服从命令,就要按军法处置。”于是,项羽进入宋义的帐中,斩下宋义的头颅,然后提着宋义的首级走出帐篷,大声对将士说:“宋义想要串通齐国谋反,我奉楚怀王之命诛杀了他。”诸位将领本来大多是项羽的部下,此时都说杀得好,愿听项羽号令。

项羽杀掉了上将军宋义,在士兵的拥立下代理上将军一职,并派人追杀了宋义的儿子。楚怀王知道后,虽然不满项羽的所作所为,但也只好任命他为上将军,又命令当阳君(英布)、蒲将军等人听命于他。

项羽马上派遣当阳君、蒲将军二人率领两万将士渡过漳河,切断秦军运粮的通道,又从中间突破,把秦将章邯和王离的军队隔离开,使其不能前后相顾。但是,此举仍未能使秦军撤退,赵国将领陈余频频请求增援,项羽当即率领全部兵马渡河。

上岸后,项羽对将士们作战前动员,高声说道,兵法曰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在我们要凿沉全部船只,砸烂所有饭锅,烧毁军旅帐篷,每名士兵带足可供三日果腹的干粮,和秦军决一死战,三天之内,一定要打败秦军。

在项羽的鼓动下,将士们轻装上阵,个个士气高昂,视死如归,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杀声震天,冲向敌阵。

很快,楚军就以雷霆万钧、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并多次阻截章邯向王离运送军粮的通道,使得王离军粮草不济。楚军经过九次战斗,终于打败了秦军。

在楚军和秦军激战之时,援救赵国的诸侯国将领看到楚军个个奋勇冲杀,都屏住呼吸、作壁上观,当看到秦军失利,章邯领兵逃跑时,他们才投入战斗。

巨鹿之战,楚军杀死秦将苏角,俘虏秦将王离。另一秦将涉间不降,自焚而死。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战局,秦军从此一蹶不振,为最终亡秦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斗结束后,项羽在辕门召见诸侯国将领。这些将领进入辕门后,被项羽展现出的威力所震撼,跪在地上,用膝盖前行,不敢抬头仰视项羽,都说,将军的神威真了得,自古至今无出其右,我们愿听从您的驱使。此后,项羽成了各路反秦大军的首领。

破釜沉舟的启示

在一场战役中,兵力多少是胜负的关键因素。古往今来,兵力越多,取胜的希望就越大。然而,巨鹿之战却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启示。

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把自己军队的蒸食器具打破、渡船凿沉,并且置于无路可退、只有死战的境地,让士兵丢掉一切幻想,认识到只有奋勇杀敌,才能生存。只让士兵带足三天的干粮,这就告诉他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打败秦军,否则就是死路一条,从而把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破釜沉舟,还是焚毁军帐,都能为楚军减少辎重,使士兵轻装上阵,便于奔袭。

最终,楚军大败秦军,取得了令各路诸侯军队刮目相看的大捷,奠定了项羽在各路诸侯中的领袖地位,这正应验了兵法所说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那句话。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破釜沉舟不等于头脑一时发热的蛮干,相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项羽之所以敢于破釜沉舟,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他了解自己率领的军队是一支攻坚克难、战斗力强、能打胜仗的军队;

二是让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将士对秦军做了试探性进攻,取得小胜,初步掌握了秦军的战斗力;

三是在楚军和秦军正面交战的同时,派出军队断绝秦军的粮道,致使秦军“乏食”、军心动摇。在这种情形下,项羽率领的楚军主力奋勇争先、猛打猛冲,胜利便在掌握之中。

事物发展变化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往质变方向发展之时,往往通过若干重大事件实现质的飞跃。当然,在决定实施重大战略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才能放手一搏,才能胜算在握。

目标一经锁定,就要义无反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清朝人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这样评价项羽:“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这说的就是笃志的重要性,在实现奋斗目标的征途上,特别是在面临挑战时,要排除一切阻力,勇往直前,不逃避、不放弃。

在巨鹿之战中,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带领军队前去解救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军队。作为军队主帅的宋义优柔寡断,在进军途中按兵不动达46天。项羽进谏未果,果断将其杀掉,率领英勇善战的军队渡过漳河与秦军大战,不仅解了巨鹿之围,还消灭了秦军大量的有生力量,秦军从此一蹶不振,留下了“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千古佳话。

它告诉人们,有了正确的目标之后,就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持之以恒的毅力,做好做透做实每一件事,才能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达成目标。

作者:杨玘,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赵连稳,北京联合大学研究员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0年第2期,原标题“项羽破釜沉舟”

责编:金蕾蕾

版式:林苗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监制:李爱玲

2、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

#项羽破釜沉舟,破的这个釜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

项羽“破釜沉舟”,所破之“釜”,就是军中做饭的“锅”。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所以,“破釜沉舟”又作“破釜沉船”。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

“破釜”,是把军内“做饭的家伙儿”全部砸掉的统而言之“略语”,《项羽本纪》本来说的是“破釜甑”。

“釜”,亦作“鬴”,早期为陶器(鬴,籀文以“瓦”为部首 甫),后又以青铜制,便有二字之别。

“釜”或“鬴”的名称,来自“容量”。即所谓“四升曰豆,四豆曰区(ou),四区曰釜”。

就是说,“釜”或“鬴”的容积,是六十四升。

于是用作军中煮饭。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

青铜釜

“甑(zeng)”,是下面有眼儿的“蒸锅”。

《说文》曰:“甑,甗(yan)也。”

《周礼·考工记》云:“陶人为甑实,二鬴。厚半寸。唇寸。七穿。”

段玉裁说:“甑所以炊,蒸米为饭者。其底七穿,故必以箅蔽甑底,而加米于上,而餴(fen)之而馏之。”

“甑”,是陶制的蒸锅,可以装二鬴的容量,也就是一百二十八升米,下面有七个洞(便于热气水汽通过),下面要有箅子,应该是将“甑”至于“釜”上“蒸”饭。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

瓦甑

“破釜甑”,仍然是统而言之,还是前面说,把军中做饭的“炊具”全都砸了,把船全都凿沉,把茅屋烧掉,以表示战死的决心。

孙中山在《号召国民会议之演讲》中说:“要学辛亥的革命勇士,同心协力,一往向前,抱定破釜沉舟的大勇气。”

本文关键词: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100字,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英文,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200字,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概括50字,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读后感。这就是关于《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表现有多牛)":http://eshow365.cn/3-8877-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