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都没打下朝鲜,历史上满清入关前为什么没有拿下朝鲜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112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清朝为何都没打下朝鲜】,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清朝为何都没打下朝鲜:历史上满清入关前为什么没有拿下朝鲜?2、清朝为何都没打下朝鲜,清朝和日本在朝鲜的角逐1、清朝为何都没打下朝鲜:历史上满清入关前为什么没有拿下朝鲜?
17世纪前期,满清势力在山海关外强势蹿起。在不长的时间内,他们就占据了整个辽东和蒙古东部地区。此后一直等到1644年的明朝中央崩溃才大举入关。但在其势力范围的南面,还有一个不小的朝鲜半岛存在。清军也曾经两次大规模入侵南方,却终究没有将其彻底占据。是什么因素促使满清放过朝鲜呢?
朝鲜的李氏王朝曾两次躲过灭顶之灾
清朝不是不能灭亡朝鲜,而是根本不愿意灭掉朝鲜。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入关前的满州自我定位问题。不仅皇帝本人不太愿意灭朝鲜,就连满州旧贵族与新附的明人士大夫也不愿意。
清军在入关前的战争中 并为放过半岛不管
朝鲜李朝作为明朝非常重要的藩属国,本身并不具备很强的实力。尤其是在遭到丰臣秀吉时代的日军入侵后,长期没有从全国性战乱中恢复过来。所以,清军如果灭掉朝鲜,也不能从半岛扣出多少油水来。皇太极的两次南征,都是为了使朝鲜失去在侧翼协助明军作战。随军出征的满州贵族们,已经在此期间将朝鲜的大部分财产都劫掠一空。这时候接过一穷二白的山区,还要派驻军队和官员去管理就非常不划算了。
历史上的高句丽 是少有深入半岛的东北亚强权
除了满清,历史上的很多东北亚的政权都不愿意过度深入半岛。这当中虽然有早前朝鲜抵抗力较强的因素存在,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得不偿失。所以,往往只有小规模的部落南下劫掠,而没有大规模的帝国向南扩张。倒是朝鲜在李朝建立后,一直在尝试着向北拓土。只不过这个缓慢的进程,随着丰臣秀吉的入侵而被彻底打断。
李氏王朝在前期曾经多次试图向北扩张
其次,大部分从明朝一边投奔过来的汉人士大夫,也不愿意清朝陷入朝鲜半岛的战场。因为他们大体上都愿意清军入关,坚决程度远远超过了大部分满洲贵族。因为只有灭了明朝,自己才能成为中原正统王朝的官员。否则,就会一直以叛逃者的骂名留存于历史记录。这是“沽名钓誉”的儒家所很难接受的结果。
后金时期的女真骑兵就没有少光顾半岛北部
也是在这些士大夫的影响下,满清上层渐渐产生了一种“至少与明朝平起平坐”的想法。如果明朝是过去的东亚共主,有大于一般国王的权力。那么新的清朝也至少应该在这个层面上与之相当。也就是说,清朝需要建立自己的一个朝贡体系。以宗藩关系来同周边势力交往。由于蒙古东部的势力已经大体上被纳入了八旗体系,很难成为盛京宫廷之下的属国,朝鲜的意义就显得非常独特了。
清军在入关前已经摧毁了朝鲜的大部分军事力量
而且,朝鲜从李朝经历开始就扮演着明朝的“铁杆粉丝”角色。其对明朝的依赖程度和对明朝的忠诚度,都是其他任何番邦所很难做到的事情。清朝如果将其灭国,等于“成全”了李朝的千古忠诚角色。但将之纳入自己的朝贡体系,就可以给明朝的国际体系挖墙脚。在没有其他势力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朝鲜就有扮演藩属国的义务和角色。
朝鲜终究因为自己的贫穷和孱弱而生存下来
所以,清朝最后选择放朝鲜一马。李朝不仅得以多存在了近300年时间,也成为了清朝成为东亚国际体系龙头的开始。
2、清朝为何都没打下朝鲜,清朝和日本在朝鲜的角逐
在中国东北部有一个半岛,名为朝鲜半岛。在古代,朝鲜半岛被人们视为偏僻的蛮荒之地,因为这里地势崎岖,气候寒冷,粮食产量低下,可谓“得其地不足以供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然而在海权时代,朝鲜半岛却是中国通往东洋的桥头堡,也是扼守黄海的要塞。日本也想将朝鲜半岛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而清朝则尽量维持住在朝鲜的控制。这场角逐,最终是以清朝失败告终,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也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一,朝鲜半岛,日本侵华战争的跳板日本,早有吞并中国的野心,而日本想要占领中国大陆,就必须先占领朝鲜半岛。在朝鲜“三国时代”,百济为了对付高丽和新罗,就和日本结盟,于是日本军队就在半岛登陆,并占据弁韩之地,设置“日本府”。直到唐朝时期,唐朝联合新罗消灭了高丽和百济,并在白江村击败了日军,才将日本的势力赶出朝鲜半岛。
明朝万历年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又进攻朝鲜李氏王朝。而明朝先后两次派遣大军到朝鲜击退日军,保住了朝鲜。明朝两次朝鲜战争,将辽东的精锐消磨殆尽,也严重消耗了国力,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清朝崛起后,又征服朝鲜,朝鲜继续当中国的藩属国。到了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而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更加膨胀。早在1823年,佐藤信渊就宣称“皇国欲开括他国,必先以吞并中国开始”,“当今,于世界万国之中,最易为皇国攻取之地,莫如中国之满洲”。从这句话来看,当时日本也认为满洲属于中国。
然而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为了分裂中国,开始制造“满蒙非中国”“元清非中国论”。1871年,清朝和日本对建交一事进行谈判,日本竟然不准清朝使用“中国”一词,而清朝代表表示“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从无改写国号之例。”最后,李鸿章表示妥协,在汉文文本中用“中国”,而日文文本中用“大清国”。
1887年,日本正式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试图分裂中国,“断其四肢,伤其身体,使之不能活动”,方案要求必须要在1892年之前完成对华战争的准备,其第一个进攻的目标就是朝鲜。早在明治初期,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征韩论”,日本不仅将朝鲜视为“保全皇国之基础”,还作为“进取万国之根本”。
当时的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并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李氏王朝已经统治了500年,国内矛盾尖锐,早已病入膏肓。1866年,法国派遣舰队入侵江华岛,被朝鲜击退;1871年,美国入侵江华岛,不久也被迫撤走。此后朝鲜重申“锁国令”,因而被欧美各国称为“隐士王国”。
日本想要征服朝鲜,就必须要打破清朝建立的宗藩体系,让清朝承认朝鲜的独立。明治初期,日本多次向朝鲜递交国书,要求和朝鲜建立外交关系,不过都遭到了朝鲜拒绝。1875年,日本的3艘军舰到达了朝鲜示威,和朝鲜发生了冲突,史称“江华岛事件”。此后,日本逼迫朝鲜签订了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清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是有理由拒绝日本要求的。然而李鸿章软弱无能,不仅同意朝鲜和日本签订条约,还允许俄国和西欧各国和朝鲜签订条约。《江华条约》的内容否认清朝和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规定朝鲜是“朝鲜国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而条约又给予了日本诸多特权,对日本开放了釜山、元山、仁川等港口,为日本的经济、政治渗透提供了方便。
二,从壬午兵变到甲申政变,清朝错过了什么?朝鲜国门开放后,闵妃集团实行“开化自强”,仿照中国进行洋务运动。但随后,闵妃集团就走上了亲日的道路。1881年,朝鲜创立新军——别技军,聘用了日本人担任总教官,日本人也开始干涉朝鲜内政。在经济上,日本利用《江华条约》的特权在朝鲜大规模购买粮食,导致朝鲜粮食危机严重。朝鲜人民对日本的不满情绪不断高涨。
另外,闵妃集团本身也是腐败不堪,他们骄奢淫逸,导致“府库仓廪枵然空虚,百官之颁禄难继,军兵之放料多阙”。在1882年,朝鲜的军队已经有13个月没有得到军饷。因此,这一年爆发了“壬午兵变”,在兵变中,有13名日本人被杀害。
“壬午兵变”是朝鲜的内政问题,但是日本却借机大做文章,派遣1500人登陆朝鲜。当时,李鸿章母丧丁忧在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树声在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的建议下,派遣淮军3000人到达朝鲜,帮助朝鲜平定内乱。随军的重要人员有张謇、袁世凯等人。
日本担心清朝强占先机,就逼迫朝鲜签订了《济物浦条约》,在朝鲜获得驻军权。而清朝也借机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和朝鲜签订了《商民水陆贸易章程》,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海关监管权等特权,并在仁川、元山、釜山等城市获得了建租界的权力。在清朝的主持下,朝鲜又和英国、德国、俄国、法国等签订了条约,国门进一步打开。
清朝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必然导致日本的不满。而朝鲜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民族自主的意识不断增强,出现主张“外结日本,内行改革,联日排清,脱离中国,宣布朝鲜独立,实行君主立宪”的开化党。1884年,清朝水师在中法战争中损失惨重,驻扎在朝鲜的军队也所有减少,于是开化党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动了“甲申政变”。
开化党很快取得了成功,他们颁布了十四条政纲,推行改革,其中第一条就是“废止对清廷的朝贡”。这是朝鲜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解放和改革运动,但是朝鲜并没有主权,站在清朝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次分裂事件。开化党的诸多措施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但是却难以得到民心。他们与日本勾结,劫持国王,杀害大臣,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很快,汉城百姓就集结起来,号令大家杀尽倭寇,解救国王。
袁世凯在等待时机成熟后,立即带领清军帮助朝鲜国王镇压了开化起义,随后朝鲜出现大规模的反日群众活动。不过,李鸿章不想将事情扩大,他担心日本挑起战争,日本则趁机逼迫朝鲜签订了《汉城条约》。1885年,李鸿章又和日本签订《天津条约》,约定两国同时在朝鲜撤兵。李鸿章还对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化解了一场干戈,然而这是日本人的阴谋。
清朝军队虽然撤出了朝鲜,但是袁世凯依然在朝鲜,控制了朝鲜。当时不乏有有识之士提出在朝鲜设省,或者在朝鲜设置办事大臣、监国。但是李鸿章不敢走出这一步,丧失了天赐良机。不过袁世凯则不听李鸿章,在朝鲜强制推行清朝的政令,“监督朝鲜之政治,凡朝鲜内政外交之权,渐归于中国之掌握。税关监督, 政治顾问,皆中国之所推荐,又置商兵巡警二种, 以为军事上之援助。一时中国之在朝鲜之势力,已压倒日俄两国矣。”
三,平壤战役,日本开始吞并朝鲜此后的朝鲜变得更加腐败,民间流传“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万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1889年,朝鲜部分地区推行“防谷令”,禁止粮食出口日本。日本却以武力逼迫朝鲜废除防谷令,并让朝鲜赔款11万元。官僚们骄奢淫逸、对外妥协卖国,引起了大量的农民起义。
而日本在1890年爆发了经济危机,更加需要对外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这一年,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提出“主权线”和“利益线”理论,将中国和朝鲜作为“利益线”,宣称必须要保卫利益线。于是日本加紧备战。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军队不敌,再次向清朝求援。而日本也向清朝建议:“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根据1885年《天津条约》的内容,如果清朝出兵朝鲜,那么日本也可以马上出兵朝鲜。日本在为出兵朝鲜找借口。当年,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000人在朝鲜登陆,准备镇压东学党起义。不过,很快朝鲜就和起义军和解,清军准备撤出朝鲜。
美国人绘制的清朝全盛时期版图
日本得知清朝要撤军后,伊藤博文担心错过挑起战争的机会,于是加紧出兵朝鲜,使得日本在朝鲜的军队达到了8000人。到7月,日本已经做出了开战的一切准备,并发兵偷袭了朝鲜军队,挟持了朝鲜国王,解散了朝鲜亲华政府。而清朝方面还在争论。光绪皇帝主张增兵朝鲜,备战,而慈禧太后不愿意六十大寿被战争干扰,因此尽量避战。
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域偷袭清军,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了。此后,清朝调遣1.3万多人进入朝鲜,并与之前入朝的淮军汇合,清朝在朝鲜的兵力达1.5万人,驻扎在平壤。而日本则派遣1.6万陆军进攻平壤。当时朝鲜均被日本胁迫,被迫对清朝对战,但是朝军暗中却协助清军,给清军传递情报。但是,清朝军队并未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
8月,日军向平壤进发,清朝让胆小如鼠的叶志超担任清军统帅,这是最大的错误。叶志超没有和日军血战的勇气,不敢主动出击,只能困守平壤,结果被日军包围。在交战中,叶志超又“身先士卒”逃跑,导致清军士气低落,最终平壤沦陷。此战,清军损失了2000多人,而日军只损失了700多人。平壤之战的失败,不仅让朝鲜全境被日军占领,还牵动了整个战局。此后日军将战火推进到了中国境内,最终逼迫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清朝承认朝鲜的独立,这是从法律上要求清朝结束和朝鲜的宗藩关系。当然,朝鲜并没有真正实现独立,而是逐渐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1895年,日本发动了“乙未事变”,清除了朝鲜的亲俄势力实现了对朝鲜的全面控制。1896年,在日本的主持下,朝鲜改国名为“大韩帝国”。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朝鲜实际上沦为了殖民地。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生效,朝鲜正式被日本吞并。
此后的几十年,日本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不断在中国东北渗透,挑衅。朝鲜成为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一个大本营。近代中日在朝鲜的角逐中,清朝政府明显过于软弱,准备不足,遇事裹足不前,最终导致朝鲜被日本占领。
本文关键词:清朝为什么没有打日本,清军为什么不打朝鲜,清朝为什么不打下朝鲜,清朝为什么没有打下朝鲜,清朝为何不打朝鲜。这就是关于《清朝为何都没打下朝鲜,历史上满清入关前为什么没有拿下朝鲜》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清朝为何都没打下朝鲜,历史上满清入关前为什么没有拿下朝鲜":http://eshow365.cn/3-7843-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上一篇: 爱情真善美一共多少集(爱情真善美十九集剧情介绍?)
- 下一篇: 领证结婚,幸福时刻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