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醋溜粉坨,唐山特色美味“粉食”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90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美食醋溜粉坨】,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美食醋溜粉坨:唐山特色美味“粉食”2、美食醋溜粉坨,稀罕的吃食粉滴溜儿1、美食醋溜粉坨:唐山特色美味“粉食”
在唐山的地方美食中,有个大家族——粉食,包括粉条、粉坨、凉粉、粉丝、粉皮等等。大家熟悉的猪肉炖粉条、醋溜粉坨,自古至今是唐山家家餐桌上的美味。这些美味是怎么做的呢?
唐山物产丰富,从北部山区到中部平原都盛产优质的绿豆和白薯,这是制作粉食的上好原料。拿白薯加工为例,其步骤主要有:
第一步:加工原料。先把白薯洗净,用“擦蹭”(也叫擦床子)擦成小块,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再把糊状物加水用粗纱布包过滤——除去渣子(即粉渣)。把过包后的粉浆用细纱布包滤水,滤水后的物体晾干后,就是淀粉块。这就是制作粉条或粉坨的原料了。
第二步:制作粉条。把干淀粉块轧碎、过筛,成为细面。开始打芡,就是把淀粉细面、水、明矾三者按一定比例,放在大锅里,用火熬到50℃左右,不停搅拌至无气泡稀粥状。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木棍搅拌,所以称“打芡”。然后将“芡”与湿淀粉和在一起,再用100℃的开水急冲至糊状,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干淀粉和面(和完之后,成为流而不畅的粥状物),把和好的面放在底部有孔(漏圆粉条)或底部有槽(漏扁粉条)的漏瓢里。掌瓢师傅站在锅台上,往烧开水的大锅里漏,大锅两边有人守候,迅速把煮熟的粉条捞到冷水中,冷水缸边也要有人迅速把粉条捯在粉杖上,再有人晾到户外,粉条制作完成。
现在大家知道上图的答案了吧,对!就是漏粉瓢。图中漏扁粉的粉瓢已经断裂,漏粉师傅用线绳锔上继续使用也不舍得更换,可见漏粉瓢在漏粉工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步:制粉坨。方法基本同漏粉条,只是不用漏瓢了。其秘籍在于 “打芡”的配比与用“芡”和面的配比都与制粉条不同,和出的面较稀,入锅时呈片状。煮熟之后用大笊篱捞出来,放在大缸里,用棍子长时间搅动,直到搅匀为止,然后盛放在小盆里。晾凉凝固后就成了粉坨。
据《唐山文史资料大全》记载,玉田制粉世家传人王兰阁介绍,玉田县是唐山制粉较集中的地区。制粉业兴盛于明清时期的还乡河两岸,因古时陆路交通不便,制出的粉条可沿水路迅速运往外地销售。同时在玉田境内的各乡镇集市上都有长长的粉市,各种粉制产品琳琅满目,来自八方的商家争相购买。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唐山外贸公司工作时,还曾参与组织粉条制品,作为出口创汇产品远销国外。不过当时加工粉条已改用机械化生产了。
至于粉坨却没有这么“风光”,它只是一种地方名吃,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一是制作较复杂,“打芡”的配比若掌握不好则产品口感差,生产工艺原始,产量低。其二,粉坨是半干半湿的状态,不易保存。所以除了熟练掌握制作加工工艺的本地人外,路途远、没有加工制作传统的地方,人们就很难尝到这道美味了。粉坨可以与多种蔬菜搭配,通过炒、煎、烹、炸、溜做出道道美味佳肴,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醋溜白菜粉坨。据王兰阁老人介绍,在玉田就流传着清朝在北京建都后,孝庄太后、多尔衮保顺治小皇帝进京途中,在玉田品尝醋溜白菜粉坨等粉制佳肴后大加赞赏的故事。唐山人口福不浅呀!
( 作者:李晓阳)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2、美食醋溜粉坨,稀罕的吃食粉滴溜儿
□ 孙爱清
自我记事起,家里的锅台上就经常出现一种稀罕的吃食——粉滴溜儿。
前些年雁北苦寒,吃食单调,尤其是应县平川,庄稼以玉茭为主,庄户人家吃的也只能是玉茭了,一年四季,横来竖去,就那一种玉茭面。玉茭窝窝、玉茭饽儿、黄儿、拿糕、玉茭面糊糊,女人们愁死了,费尽心思变换花样,变来变去怎么也离不开那一把把玉茭面,直把人吃得面黄肌瘦,烧心挖肚,嘴淡的直吐酸水。也是穷(馋)极生变,不知从啥时开始,也不知是谁家巧妇发明了一种叫“粉滴溜儿”的吃食,酸辣鲜香,让嘴淡而无味的人们口舌生津,惊为天物。
粉滴溜儿,最好是用新磨的玉茭面来做。
刚出磨的玉茭面黄澄澄的,还留有磨面机的温度,热热的。挖一碗在盆里,用凉水膛开不稠不稀的面糊糊。坐锅烧水,待那水翻花了,一手面糊糊盆,一手掌勺,面糊糊顺着漏勺的孔隙流进锅里,勺子随着面糊沿锅边顺一个方向搅。渐渐稠了的面糊在锅底“噗噗”地冒着泡儿,这时勺子搅动的速度要加快了,不然就糊了,待“呼嗒儿、呼嗒儿”的声音一连串响起,熟了!赶紧压了火,继续抓起勺子搅。有那小媳妇搅的好看,身腰随手臂弱柳样舞动,韵律同锅勺奏乐般淌出,直搅得脸上红霞微现,汗珠晶莹,才轻舒一口气,一手扶腰,一手用勺头舀起锅里的熟面糊,扬起再滴下,看着那“面帘儿”软溜溜,筋颤颤垂下,搁勺,起锅,成了!
第二道程序是“漏”。要准备两盆凉水,水瓮里的水不顶用,必须是院里的“井拔凉水”。用漏勺顺一个方向快速搅动,见水涡旋起,急升漏勺,一勺紧跟一勺的面糊舀进漏勺里,小蝌蚪似的“面鱼儿”就扑溜扑溜下了水,随着急转的水流游了起来,宛若活了一般。这就是“滴溜儿”。
第三道程序是“炝汤”。小铁锅,胡麻油,待油熟了,挖一筷头家做老黑酱进去,翻炒翻炒,撒上红红的辣椒面,少许干姜面、花椒面,再翻炒翻炒,加水,再撒入适量的盐,慢火火儿熬吧熬吧,差不多时候,端起锅,一股脑儿倒进备好的汤盆里,稍凉一凉,再加醋、生葱花。如果园子里正好种着香菜,那就快出去揪上一把,掐了泥根根,顺手在井台冲干净了,回来放案板剁吧剁吧,随着调好的汤一股脑倒进滴溜盆里,用勺子拌匀,但见那一盆里,花花绿绿,酸酸辣辣,也稠也稀,不由舌底生津,赶紧挖一碗喝个痛快。
其实,在过去的年代,这个粉滴溜也不是普通人家想吃就吃的。这种吃法很费食材,又不耐饥。汤汤水水喝进去好几大碗,当时很饱了,过一会儿尿几泡,啥也没了。尤其是下地劳动的壮劳力,吃这个远没有干啃两个玉茭馍实在。那时候,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玉茭饽饽,玉茭馍儿,改善生活粉滴溜儿。”意思就是,玉茭馍馍玉茭饽儿吃得不想吃了,就做一顿粉滴溜来解解馋,改善一下生活吧。
我家经常这样改善生活,是因为大姐学校的一帮同事。大多数老师不是本村人馋了就鼓动我大姐。大姐回家稍一佯说,我妈就忙乱开了,推面、剥葱、捣辣椒,没等天黑,一个七升盆子盛着滴溜就端上炕了,花花绿绿晃得人眼睛发直。老师是客,我妈从不马虎,做一盆滴溜的同时,还要配一小盆土豆丝。老师们舀满一碗滴溜儿,再夹一筷子土豆丝,那碗就冒尖儿啦。嘻嘻哈哈,吸溜吸溜,话也顾不上说了。印象最深的是曹老师,他一进来,我爹就扶着他,让上炕坐到正面去。正面一般是长者或者家里最尊贵的客人坐的。曹老师有一手盘火炕的绝活,我家的大炕是由曹老师修盘的,多年过去,烟道顺畅,整炕匀热 。感谢的话说多少也不如亲手盛一碗滴溜递到手里,热紧紧催着,快吃快吃。
只是,老师们在家里吃粉滴溜的时候,我一般是不敢进家的,有时藏在堂屋,有时坐到院子里,等到他们吃饱喝足走了,才长吁一口气,进家去。家里弟兄姊妹多,来得老师也多,闹哄哄的。等我进去时,盆里的滴溜有时能剩一点,有时就剩盆边边挂着的葱花香菜叶了。
后来,我有时回娘家,我妈就托人带话给邻村的二姐,让她赶紧也来。夏天午后长天大日,我妈做好一盆粉滴溜,生活富足了,辣椒油想淋几勺淋几勺,家酿醋酸甜有度,想浇几股浇几股。我们娘仨,盘膝围坐炕上,说着知心话。那盆粉滴溜就搁在跟前的灶台上。隔一阵喝一碗,隔一阵喝一碗,酸酸的辣辣的,软软的凉凉的,哪有饱,哪有够呐!
玉茭窝窝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唯独粉滴溜留下来,随着应县人的脚步,惊艳了他乡的男女老少,成为应县凉粉小吃店的标配。
本文关键词:美食醋溜粉坨怎么做,醋溜粉饹馇,醋溜粉条的做法大全,醋溜粉疙瘩家常做法大全,醋溜粉坨图片。这就是关于《美食醋溜粉坨,唐山特色美味“粉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相似问题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美食醋溜粉坨,唐山特色美味“粉食”":http://eshow365.cn/3-7804-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上一篇: 首先,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 下一篇: 爱情的朋友圈句子简短,送糖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