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个人资料,在饭桌上铺4张白纸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107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陈嘉庚个人资料】,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陈嘉庚个人资料:1940年,毛泽东宴请陈嘉庚,在饭桌上铺4张白纸,陈嘉庚十分愉快2、陈嘉庚个人资料,陈嘉庚简介资料1、陈嘉庚个人资料:1940年,毛泽东宴请陈嘉庚,在饭桌上铺4张白纸,陈嘉庚十分愉快
前言
陈嘉庚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华侨,17岁赴南洋谋生,历经艰难,成为一代传奇巨商“橡胶大王”,二十多年就积累了过亿资产。而这位南洋巨富,晚年却带着全部资产回国,散尽家财支持新中国建设。
毛泽东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冯玉祥赞他:对人好,谋国忠,一言一动皆大公。邵力子赞他:兴实业、办教育、勤劳国事,言人之所不敢言,为人之所不敢为。
陈嘉庚不同于一般的资本家,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抗战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初他为抗日筹款,钱财大部分是交到国民党政府手中的,一次偶然的回国考察,才改变了这种情况,和共产党结缘。
陈嘉庚
传奇的经商经历
陈嘉庚是福建人,出生于同安县集美社区(现厦门集美区),他的父亲在南洋开有一家米店,幼时家庭条件很不错。父母送他入私塾读书,可私塾教的都是四书五经,陈嘉庚非常不喜欢这些内容。
受家庭氛围的影响,陈嘉庚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7岁的时候,一个人上路跑到南洋找他的父亲。于是父亲就叫他在自家米店当学徒,熟悉和了解如何经商。
正是这一段经历,让陈嘉庚学会了与人沟通相处,为后来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1893年,他母亲来信叫陈嘉庚回国结婚,父母给了他2000千银圆作为结婚安家的费用。
陈嘉庚听从父母之命,和一位张氏女子结婚,但那2000 千银圆却被他捐了,创办了一所叫做“惕斋学塾”的学堂。这是陈嘉庚第一次为家乡教育捐款,哪知道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终生做慈善,一生创建了118所学校,厦门大学就是他一手创办的。
陈嘉庚
他自己是旧式教育的受害人,因此很早就认识到,中国清政府腐败,若想振兴国家,还需要年轻一代人的觉醒。旧私塾的教学方式要不得,必须要有新式学校的建立。
回国完婚之后,陈嘉庚是再次南下新加坡,却发现父亲的米店遭逢大变,不仅欠下20多万的债务,还面临倒闭的困境。当时新加坡有法律规定,父母的债务,不需要子女偿还,但陈嘉庚是个担当的,主动抗下了父亲的所有债务。
他认为米店收益不高,转做其它生意,筹款办了一个简易的菠萝罐头厂,生意越来越好,3年还清了之前的所有债务。兜里有了点钱,陈嘉庚又开始投资其它产业,逐渐发展到食品、运输、医疗、橡胶等产业,钱包越来越鼓。
陈嘉庚
橡胶产业非常赚钱,陈嘉庚很快成为当地有名的橡胶大王,在南洋一片名望越来越高。经济条件变好了,但陈嘉庚并不贪图享乐,他始终心系祖国的发展,萌生了向家乡捐款助学的念头。1913年,陈嘉庚回到集美,创办了一批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甚至还有职业学校。
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集美学校”,在当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学生们来这里上学,全部免费,费用全部由陈嘉庚承担,让很多穷苦家庭的孩子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那个年代,生在集美是极为幸运的,可以毫无负担地好好读书学习,享受校园生活。后来回到南洋,陈嘉庚又创办了一批南洋华侨学校,让华侨的孩子们在国外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1918年,陈嘉庚先生捐出他手里的全部资产400万元,筹建厦门大学。经过3年时间的打磨,1921年,厦门大学正式投入教学。后来在战火中,厦门大学被飞机轰炸,陈嘉庚手头没有资金,咬牙卖了别墅和大厦,拿出钱重建校园。
他只要有些存款,就会想着要用到什么地方,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好事。有一次有个国外的财团希望能并购他的企业,有一个要求就是停止办学和捐款,陈嘉庚直接拒绝,还说:“宁可企业倒闭,也不用财团的投资。”
全面抗战开始,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为国内捐款,并回国考察
1937年,国内开始全面抗战,海外广大华侨同胞一致对外,掀起捐款支援国内的热潮。陈嘉庚先生已经63岁高龄,依旧一片爱国热忱,组织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有能力的华侨积极为祖国捐款,积极购买国内发售的国债。
回国考察
除此之外,陈嘉庚还选了一批华侨司机,送到滇缅边境,负责在滇缅公路上运送物资,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如此,陈嘉庚先生还是感叹自己做得不够多,不了解战争时期国内民众的生活情况。
1939年冬天,陈嘉庚又提出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考察团”,南洋众多华侨热烈响应,最后组成了50多人的考察团。1940年,由陈嘉庚带队回国考察,第一站是国内大后方重庆。
陈嘉庚先生本来身体有些不适,多年工作辛劳,腰骨疼痛有些严重,但仍然带队奔走。这种精神鼓舞了考察团内其他成员,大家都是奔着能帮助祖国度过难关而来的。
3月26号下午,考察团的飞机降落在重庆嘉陵江珊瑚坝机场,机场的场景却令人大失所望。蒋介石十分重视南洋华侨回国考察,专门拨款8万元作为准备资金。
回国受到热烈欢迎
因此机场的欢迎团就有5000多人,场面十分热闹,有一排妇女手捧鲜花为代表团成员献花。在场的国民党军官,全部都是西装革履,黑皮鞋擦得锃亮,没有一点战场将军的形象,完全看不出来抗日的艰难和困苦。
陈嘉庚自己在南洋打拼多年,资产不少,但生活一向俭朴,吃穿都很朴素,平时唯有捐款最为慷慨。他心中暗暗感叹:前方战事吃紧,国民党高层却丝毫不见忧虑,反而注重排场和面子,国家危矣。
接下来的宴会,更是印证了陈嘉庚的想法。一顿欢迎宴,餐桌上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摆满,烟酒也都是上品,席间推杯换盏,一派光鲜亮丽的景象。陈嘉庚看着这一切,感到十分荒谬,更没有丝毫胃口。
蒋介石
毕竟人家出钱招待,陈嘉庚只能强颜欢笑迎合一下,实际上心里不耐烦极了。吃完饭回到住所休息,他和考察团的同志们商量:一切费用自理,不要我们回国的初衷,不是来享受的。
等考察团的同志们都各自回房,陈嘉庚躺在床铺上思考,中国未来的希望究竟在何方。他为国家的前途深感忧心,他更纠结,以后还能放心将筹集的款项捐给国民党吗?这些钱到底有多少可以用于前线的战事呢?
蒋介石似乎察觉到陈老先生不太高兴了,很快亲自登门拜访。交谈间,陈嘉庚表达了希望去延安看看的意思,蒋介石非常不悦,并劝陈老先生延安气候环境恶劣,还是不去为好。但陈嘉庚坚持想要走一趟延安。
蒋介石
原来陈嘉庚在重庆的这些日子,中共领导人叶剑英、董必武等曾来拜访,还在中共驻渝办事处办了个茶话会表示欢迎。相比国民党浮夸的行事作风,陈老先生更喜欢共产党的真挚务实。
在茶话会上,陈嘉庚询问,是否方便前往延安。叶剑英说一切方便。而且两天后,毛泽东就致电陈嘉庚,邀请他前往延安会晤。
蒋介石见陈嘉庚已经拿定主意,只能说派几个人送考察团去延安,明面上是为了保护安全,暗地里则是监视。不过陈嘉庚还是如愿抵达延安,这次在机场,他见到了不一样的场景。
延安机场的欢迎团大多是一些当地的老百姓,穿着淳朴,但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此外还有几个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站在最前面,迎过来和陈嘉庚率先握手。
陈嘉庚和毛泽东
1940年5月31日,陈嘉庚达到延安的第二天,周恩来带着他去见毛泽东。毛泽东住的地方是一处新盖的窑洞,平时办公也在这里,外面看着簇新,里面的家具却令陈嘉庚记忆犹新。
开阔的窑洞中设施简单,有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一边还放着十几张高低不等的木头椅子。用土墙隔开的内部,应该是毛泽东的卧室。毛泽东这位中共领导人,衣着朴素面容和善,亲切地主动和是陈嘉庚交谈,谈论国家的局势,了解南洋华侨的情况。
两人聊了2个多小时,陈嘉庚记得非常清楚,毛泽东说有夜间工作的习惯,鸡鸣后才睡觉。他劝说要改变作息时间,保护身体。谈话的中间,朱德、王明、一位南洋的女学生先后到来,一起谈话。
陈嘉庚细心地注意到,他们来的时候都没有敬礼和报告,而是直接进来安然坐下,一点拘束也没有。这种平等的上下级关系,让陈嘉庚暗暗赞叹,除了在共产党这里,他从未见过这样新奇的人际交往关系。
日落时分,毛泽东请陈嘉庚吃饭,朱德等十余个人作陪。用餐地点设在院子里露天场地上,一个大圆桌面放在一张旧方桌上,四张大白纸铺盖在上面。陈嘉庚看得有趣,猜想这四张大白纸不会是“桌巾”吧?
一阵微风吹来,将白纸都吹到了地面上,索性叫人收起白纸不用,这“桌巾”就用了。菜色很简单,当地种植的一些蔬菜炒了,还有一些猪肉羊肉鸡肉,家常菜的做法。陈嘉庚这一顿饭吃得十分愉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海外侨胞的尊重和情谊,也看到了共产党人真挚朴素的品德和风貌。
后面几天,朱德老总带他参观了延安附近的军营、村庄,毛泽东也有几次亲自到陈嘉庚的住所和他交谈。几天的时间,陈嘉庚就深切地感受到,延安虽然条件艰苦,但上下团结作风务实,共产党明显要比国民党更可靠。他甚至隐隐感觉到:中国的希望就在延安!
他这些感慨,并非仅仅只凭着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的印象。陈嘉庚还和一些当地的老百姓、上学的青年学生聊过,也亲眼看到了延安的日常情况。后来回到南洋,在一次演讲中,他讲述了一些在延安的所见所闻:
毛主席在一座窑洞里办公,布置很简单,他烟瘾很重,谈话的时候,几乎烟不离口。但毛主席从不浪费,有一次我见他一根烟抽了一半,有客人求见,就把烟头的火灭了,搁在烟灰缸的边缘上。见完客回来,再点上,将烟抽完。
有一次毛主席单独请我吃饭,就是一碗白米饭配咸菜,再加一碗鸡汤。鸡汤还是邻居大娘知道毛主席有客人,特意送来的。
还有一次,大家在毛主席的办公室里闲谈南洋的情况,司令部的人都可以参见,人很快就坐满了。有一名勤务兵来得晚了些,见只剩毛主席长板凳那边有些空隙,便侧身坐了过去。毛主席见有人做到自己身边,便将自己的身体移开一点,让那个勤务兵坐得舒服一些。
这可真是前所未见的事情,甚至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就发生在我的眼前。
陈嘉庚
当然,陈嘉庚先生不仅在言语上对中国共产党多有赞誉,他回到南洋后,也用实际行动,表明愿意支持共产党抗日。他特意托人给延安送了一批物资,用来支援抗战前线。
回国定居,捐献所有财产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新加坡,陈嘉庚成为日军抓捕的主要对象。在众多华侨的帮助下,陈嘉庚躲躲藏藏几经辗转,才逃往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避难。一路上,他随身携带了一瓶剧毒氰化钾,准备一旦被捕,就以身殉国。
抗战胜利后,陈嘉庚才从爪哇回到新加坡。为了庆祝陈老先生安全脱险,各界人士在重庆为他举办“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有500多人参加了大会,毛泽东还送去了条幅,上面正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8个大字。
陈嘉庚在新加坡收到电报,得知大会的情况,给大会回电:“......庚避匿爪哇,未同诸侨分苦,实深报愧。”老人家一把年纪到处避难,自己反而感到愧疚,这种觉悟也就是老一辈人才能有的。
1945年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陈嘉庚从新加坡拍电报给毛泽东,劝他不要前往。陈嘉庚虽然和蒋介石接触不多,但几次见面,却将蒋介石的为人看得清清楚楚。他在报纸上多次提醒国内外进步人士,不要与虎谋皮,不要对蒋介石抱有任何幻想。
1949年年初,国内局势基本被解放军掌握,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拍电报邀请陈嘉庚回国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6月4日,陈嘉庚抵达北平,6月7日周恩来亲自接他去见是毛泽东。
延安一别9年,大家都老了不少,但见面感觉格外亲切,好似故人重逢。陈嘉庚极为信任毛泽东,讲了很多南洋华侨的情况,还对家乡福建何时能解放表示关心,并直言希望中央能够派得力的人才去管理福建。
毛泽东见老人讲话坦率,也十分高兴,答复已经决定派张鼎丞和叶飞同时前往福建。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位。
1950年,陈嘉庚正式回国定居,后来再没有出过国。回国后,他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用于建设厦门大学新校舍和集美学村。只要有钱老人家就要捐款,各种节日,各种理由,都要捐款。
左萨本栋,右陈嘉庚
别看老人家万贯家财,曾经资产上亿,但生活极其俭朴,住在之前集美学校校长的一处小二层楼中,家里陈设简单,大多是用了多年的老物件。陈嘉庚还给自己规定了伙食标准,每天5角钱,番薯粥、豆腐乳、花生米和豆干是饭桌最常见的。
黄炎培由衷地佩服陈嘉庚,神情认真地称赞:“我认识不少资本家,很少有像陈嘉庚先生这样的,所有资产归入公中,一点不留私有。陈嘉庚先生是我十几年间最敬佩的朋友之一。”
厦门大学生物实验室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老先生在北京逝世,逝世前提了3个请求:一、死后安葬在家乡集美;
二、台湾回归祖国,请上坟告知;
三、集美的学校一定要办下去。
周恩来听到这3个请求,表示一定实现老人的遗愿。陈老先生的葬礼是在北京办的,规格堪比国葬,周恩来和朱德都到场吊唁。葬礼结束后,将老人的遗体运回老家集美的鳌园安葬,让老人如愿。
1990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以此来纪念陈老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2019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新的20新员纪念钞,陈嘉庚的头像就被印在了钞票上,以此纪念陈老先生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陈嘉庚人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但他创办的学校都延续了下来,厦门教育事业能有如今的成就,陈老先生居功至伟,令人怀念!
2、陈嘉庚个人资料,陈嘉庚简介资料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陈嘉庚个人资料?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陈嘉庚个人资料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
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故垒的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这就是关于《陈嘉庚个人资料,在饭桌上铺4张白纸》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相似问题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陈嘉庚个人资料,在饭桌上铺4张白纸":http://eshow365.cn/3-4262-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