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影像实录12岁的女孩,将15年前的善意传到今天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109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汶川地震影像实录12岁的女孩】,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汶川地震影像实录12岁的女孩:汶川地震幸存的小女孩,将15年前的善意传到今天2、汶川地震影像实录12岁的女孩,回顾那些感人瞬间1、汶川地震影像实录12岁的女孩:汶川地震幸存的小女孩,将15年前的善意传到今天
2023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5周年纪念日这天,28岁的古红走进了童年时曾和母亲采过草药的绵竹山里。
当地习俗,过年时要去山上走一走,寓意捡财。以前每年过年,母亲都会带着她去走一圈,直到后来,母亲在地震后因病去世,古红也在十五岁那年一个人离开了老家。
如今长大的她回到这里,是想要重走一遍这条十几年没再走过的路。
此前一天,她去了绵竹汉旺镇的灾后重建纪念馆,虽然曾亲身经历,但再次看到那些空荡荡的危楼,她还是感到触动,心想生命脆弱,要好好珍惜。
作为一名社工型的水滴筹筹款顾问,她已经呵护了儿童医院里数百个脆弱的生命。那个从汶川地震里幸存的小女孩,今天成了能给大病患儿带来信念的“小红姐姐”。
不止是小朋友,她也会鼓励因没钱治病而为难的家长不要放弃,教他们筹款、申请补助,给他们打气。“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目睹亲人的离开,我不希望别人跟我有一样的经历。”
地震后年幼无助的她,在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走出了苦难。现在她又帮助着那些遭遇重疾的家庭,找到希望重新向前。受助者满怀感激,但对她来说,这也是互相治愈。
“托尼红”
“小红,我家孩子只肯要你给她剃头,你能帮下忙吗?”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工作的古红,常常能看到家长发来这样的消息。
从今年3月第一次拿起理发剪开始,被送外号“托尼红”的她,已经接待了二十多个特殊的顾客。他们都是白血病患儿,需要接受化疗,有的还要进无菌舱进行干细胞移植,在这之前,为防细菌感染,都要把头发全部剃掉。
小女孩爱美,不愿剪去那可以扎好看辫子的一头长发。但只要古红过来,就总有办法劝服。
最开始是陪同进舱的家长提出了这个要求,那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在古红帮助下用水滴筹筹到了孩子的部分治疗费。去理发店虽然花不了多少钱,但对要与大病对抗的普通家庭来说,能节省多少都是好的。
于是古红答应了这个请求,在病房窗旁剪了起来。
第一次给别人理发,她手法还很不熟练,小心翼翼,需要在这位母亲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没想到剪完以后,孩子也提出要让小红姐姐剪,慢慢地,她就成了孩子们指名的“托尼红”。
在家长和医护眼里,扎着马尾、总是穿着志愿者红马甲的古红,是无所不能的“小红姐姐”,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她。
每次化疗前,患儿都要做腰椎穿刺,那是打麻药也无法消除的极度疼痛。每当孩子们哭闹着不肯去做,家长就会求助古红,古红过来耐心安抚,给孩子们讲故事分散着注意力。
她给所有小朋友买礼物,陪他们做游戏,倾听他们内心。走进病房时孩子们会高兴地喊道:“小红姐姐你来了 !”有孩子抱着她亲吻,三四岁的小朋友甚至就跟在她身后跑,从一个病房到另一个病房。
家长感激地说道:“小红你就是我们的福星,有你的地方到处都有惊喜。”
自己的孩子也会“吃醋”,问道:“妈妈,怎么会有那么多小朋友喜欢你呀?”古红就解释,妈妈在做的,是帮助别人的事情。
古红主要负责的,是位于医院住院部六楼的血液科和肿瘤科。工作的每天早上,她都会去科室的各个病房里热情打招呼问候。一百多个小孩的名字和病情,她都记得清楚。
“她是连大名都记得住的啊。”一同在医院工作的营养师感叹道。
患儿家长杨敏感觉,一天里的任何时段,好像都能在六楼看到古红。从来没有不耐烦,沟通永远带着微笑,他无法想象,不到九十斤的身体里,怎么能有这么大的能量。
三十多岁的杨敏是两个男孩的父亲,老大12岁,在去年8月确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那阵子,他和妻子忧心病情,也着急用钱的事,每天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他们长年在广东务工,积蓄不多,卖车、找亲友借,能凑的钱的凑了,还是不够。就在这压力最大的时候,古红出现了,告诉他们可以试试筹款。
一开始杨敏有些顾虑,古红一次次耐心解释后,他终于决定在水滴筹发出申请。
无数善意通过网络迅速开始汇聚,积少成多,没用多久,杨敏就在水滴筹上筹到了近五万块钱,足以覆盖治疗一两个月的费用,这让他松了口气。
被古红真诚的帮助打动,杨敏已经把她视作亲人。
今年3月,古红被公司评为年度“水滴之星”,这是对她所付出爱心的肯定。杨敏得知后,和同病房的几个家长一起,买了奶茶叫古红过来庆祝。虽然不善言辞,但他是真心为这个能干的“亲人”高兴。
他从病友那里听说,古红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当时惊讶得有些不相信,因为没想过,那场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大灾难,会离自己这么近。
闲聊时跟古红求证,她的反应却很淡然,人总是要向前看的。杨敏觉得自己能理解她,经历过那种苦难的人,是会怀着感恩的心去帮助大家。
两天前,长沙大雨,古红撑着伞在雨中拉着行李箱费力前行,出发前往老家绵竹。
因为疫情,她已经两年多没回家乡了。一路上她开心地拿出手机记录,并配了文字:无论你过去经历了什么,请带上你的感恩和善良。
幸存者
绵竹是个县级市,离省会成都不到一百公里。这里是剑南春白酒的发源地,街边常见酒铺,走在路上,时能闻到白酒醇香。
马路上摊贩叫卖水果,公园里人们悠闲散步,生活仿佛从未被摧毁。但汶川地震后,建筑损毁最严重的一个县就是绵竹,在古红家那片,几乎看不到2008年以前的建筑。
从绵竹城中心沿省道往西走十公里,就是她的老家文风村,位于绵延的黛色群山脚下。
村口有一座诊所,当年古红父亲身体不好,常在这里看病。黝黑面孔上刻着皱纹的老医生,穿着蓝色中山装站在重建的诊所前,望见古红,带着笑意打了招呼。
沿水泥小路走进村庄,一路花草繁盛,处处有白蝶飞舞,宁静如桃源。但村民们都记得那个不忍提及的悲剧——就在离村子几分钟车程的镇上,曾有一座幼儿园,2008年5月12日那天,园里逝去了一百多个幼小的生命。
地动山摇,无奈幼儿意识不到要赶紧逃生,老师慌乱中用左右臂夹起学生,拼尽全力想要多带几个孩子离开,但最后,还是只有三个小孩生还。
灾难的降临总是突如其来。那时古红正是小学六年级,在学校三楼上课时,房屋摇晃,沙石簌簌落下,双腿因恐惧已完全瘫软,她几乎是扶着楼梯的栏杆滑了下来,跑到学校前坪。
余震不断传来,但如同一个奇迹,这座三层高的小白楼并没有在震动中倒塌,古红和同学们得以逃过一劫。
两公里外的家中,母亲在感受到地震后也立即奔向屋外。随后,低矮的瓦片房顷刻间成片倒下,这一带二十多户人家的房屋都被夷为平地。他们趴在空旷处,身体和大脑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看到尘土形成巨大烟雾,直入天空。
村里有小半的人都在这场灾难中丧生,死里逃生的人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汶川大地震幸存者。从此不分你我,靠抱团取暖度过漫长的苦难时刻。
房子没了,遍地废墟,其间甚至找不出一条能走的道路。大家买来塑料布,互相搭把手,在空地上用木头撑出一个个勉强能遮阳挡雨的帐篷,这就是他们临时的家。
晚上睡觉在地上打地铺,灶台用从废墟里找出的砖块搭成,环境简陋,做完饭出来,常常是被烟熏得灰头灰脸。
有食物就互相分享,旧的、破的衣服,只要还能穿就往身上套。没有水,人们从井里打水,电网断了,就在天黑后点蜡烛,黑夜里,点点烛光在废墟间晃动闪烁。
后来有人送来了新衣,有人送柴米油盐,政府也拨了款补贴村民建房。
家园从最原始的模样开始,一点点重建。
告别苦难
古红现在还记得受灾后,志愿者送她的那件紫色羽绒服,那是她当时拥有过的最好的衣服。
那时灾区涌入大量民间志愿者,古红不忍看身边乡亲受苦,同时又感动于志愿者们的帮助,于是主动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每天早上,她徒步两个多小时去广场上跟志愿者一起分发食物,或是帮忙运送物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晚上再徒步回来,天黑时到家。
停学的三个多月里,古红没有一天间断。那时正是夏天,她白净的脸庞就这么被晒成了深褐色。
有时他们还会去慰问受灾老人。古红给老人洗澡、剪指甲,为逗他们开心表演学来的手语歌。她还记得歌词里这样唱道:让爱传出去,那前方漫漫人生路,有你的祝福,没有过不去的苦……
爱先传回了古红这里。志愿者们在聊天中得知了古红家里的情况,在古红母亲生病后,前去给她们打理房间,还帮忙筹集了全部的医疗费。
最让古红难以释怀的就是母亲了。
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工厂务工,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经济不是很好,为了赚钱补贴,母亲每周都会背着背篓走进深山,采摘草药去县城摆摊卖。
周末不上课时,古红会陪着母亲一起。母亲在省道上骑自行车载着她前行,路旁绿色的田野不断后移,她在后座上晃动着小腿,跟母亲聊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想象生活能越来越好。
在古红印象里,母亲是个勤劳节俭的人,和自己一样,笑起来有两块苹果肌。
这份节俭常常让她心疼。
震后住在帐篷里的那段时间,母亲身体已察觉出不适,邻居劝她去医治,她想给古红攒着学费,不舍花钱,还坚持上山采草药。实在扛不住去医院检查时,已是乳腺癌晚期,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让回了家。
古红白天上学,晚上就守在母亲床前照顾。最后那段日子里,母亲身体已疼得不能躺下睡觉,夜里就连对门邻居都能听到她痛苦的呼喊,连连叫着女儿名字。亲戚帮忙在医院开了镇静剂,交给古红让她帮母亲注射止痛。
十四岁的古红哪里会打针,但不忍看母亲受苦,她只得咬牙把针扎进母亲身体。那时她多希望自己能早出生几年,这样或许就有能力,让母亲的生命延长一点。
邻居阿姨们看着她小小肩膀上要承担这么重的压力,心疼极了。她们告诉古红,有什么困难就找自己,能帮的就帮,不能帮的也尽量帮。在邻居鼓励下,古红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时间。
可惜母亲还是在2010年的2月永远离开了,迷茫无依时,村里主任告诉她有一个去长沙读书的名额。她自己做了决定,背井离乡去了长沙。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还将患有慢性病的父亲接过来照顾。
生活是在越来越好了。读书时她在餐厅打零工兼职,有天临时被调去另一家餐厅,在那里遇到现在的丈夫,后来结婚生子,有了这个幸福的家庭。
她也找到了能实现自己初心的这份工作,帮助着大家,并在回馈过来的温暖中,和他们互相治愈。
让爱心连接
在古红丈夫看来,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关系,就是一种因果。在古红弱小时过来帮她一把,让她能够走出苦难,面对生活的人,给年幼的小女孩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于是长大以后,她也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并不是每一个无助者的故事都能像古红这样,幸运地抵达愿施以援手者。但今天有了网络构建的平台,经历寒冬的人,能够在这里找到人群,抱团取暖。
迄今为止,古红已经在水滴筹上帮助大病患儿筹款超过1000万元,让无数即将被大病击垮的家庭看到生机。
像古红一样的水滴筹筹款顾问分布在全国各地。医保报销有限,异地求医时更是杯水车薪,对于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费的家庭来说,筹款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而筹款顾问,就是给他们带来希望的人。
古红所在组的组长蓝英凤,已经在水滴筹工作了三年多,见证了这个平台越来越被大众认识和接受的过程。
一开始有些患者会抵触和怀疑,不相信有陌生人愿意这样帮忙。到现在,古红负责的病房里,有遇到困难的患者,甚至不需要介绍,病友之间就会互相推荐。
命运无常,水滴筹让陌生人的爱心连接起来,或许微小,却能凝聚成与命运抗衡的力量。
杨敏的孩子如今已结束化疗第一个疗程,情况稳定,这两天出院,回了一直想念的老家探望。他等着恢复健康的那天,期待着长大了做名警察。
今年1月入院的一个六岁患儿,几次被下达病危通知,母亲几近崩溃,甚至做好了捐献孩子器官的准备。古红每天都去陪伴和鼓励,也帮她发起了大病求助,后来孩子从ICU顺利出来,母亲小心翼翼上前拥抱,如同呵护世界上最珍贵的易碎品。
水滴筹业务负责人曾说,中国大病救助事业需要全社会一起去努力,用爱心编织起一个良性救助的社会环境。
故事正在朝这样的方向发展。
杨敏自己,以及许多像他一样通过水滴筹筹到款的病友,现在看到有人发水滴筹的链接,都会点进去捐款。
刚住院时,每天在孩子入睡后,守在病床旁的杨敏,会就着床头小灯微弱的灯光,认真看着水滴筹界面上不断滚动的捐助者信息。
妻子特意从医院附近商店买来笔和本子,和丈夫一起,将这一个个陌生的名字抄下。
无论捐助金额多少,这些素不相识,本没有义务帮自己的人愿意献出爱心,都让杨敏很是感恩。他记着这些名字,想着如果有一天他们需要帮助了,自己也一定会伸出援手。
汶川震后第二年的初夏,古红坐在自家新建好的砖房前吃枇杷。她随口吐了颗枇杷籽在门前,没想到种子就这样躺入泥土,生根发芽,长出了小树。
今年她再回家时,房子里空荡荡,门锁上布满灰尘,门前这棵枇杷树无人打理,却已长得比屋顶还高,葱郁挺拔,结满金黄的果实。摘下一颗放进口中,甘甜如蜜。
编辑/田野
2、汶川地震影像实录12岁的女孩,回顾那些感人瞬间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死亡人数接近7万人,现场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十四年过去了,无论多少次回首,还是会让人想起时光里那一段痛彻心扉的伤。每次想起这些被历史记录下的那些瞬间,仍然感动到泪流满面。
一、有15名勇士临危受命:“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灾情就是命令,灾区人民在期盼着我们。”他们毅然从4999米高空完成惊天一跳,他们是第一批救援的力量,道路损坏严重,地面救援队当时根本没办法到达,当时他们这么一跳就想着可能回不来的,因为是冒死盲跳的,地面没有标识,没有指辉,甚至没有气象资料,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当时好几位空降兵的主伞没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开,“哗哗往下掉”,在空中自由落体了1500米。有的受了轻伤,有的挂树上了,还好他们都完成了使命,空降震中地带,打通了重灾区与外界的联系通道。
每次重上重大灾难,幸好我们有国家,有党,有人民子弟兵,有全国人民,没有什么困难能吓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二、她在那一片废墟中双膝跪着,双手在地面做支撑,身体卷曲着,像极了古人行叩拜的动作,只是身体被塌下来的砖墙压变形了,她一直保持着这种姿态,死死地护着下面的一个婴儿,婴儿安然无恙的睡着了。
经过救援人员一番艰难的努力后,小心地把废墟清理开,发现这个孩子只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支撑起安全区,孩子毫发未伤。妈妈的身体衣服是被拉了上去,露出了半边的乳房,孩子的嘴里还含着乳头,婴儿的下面还有一个小包被,里面藏着一部手机,当时随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已编辑好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 爱你”,这是母亲最后的遗言,给孩子的最后一封信。
医生当场落泪了,把手机传给了另外一个救援人员看,就这样,手机传递着,看到短信的人都不自禁感动落泪了。
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最本能的反应!
三、绵竹,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用他51岁的生命演绎了不朽师魂,当时他正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整栋楼发生严重的摇晃,他意识到不好了,立即迅速组织同学们赶紧疏散,他自己每层每个教室检查看看是否还有孩子没有撤离,从三楼返回四楼时,他发现有4名孩子没有撤离,此时整栋大楼摇摇欲坠,上面的天花板开始坠落,就在这个危急的时刻,他立刻把四名学生塞进了讲台下面的空位,而他自己用双臂和身体为4名学生挡下掉落的重物,当救援队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候,发现他死死的护着讲台,张开的手臂没有一处是完好的,全都是血迹和伤痕,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这是致命的一击,他用自己的性命保存了四个孩子。
四、他叫郎铮,在北川灾区发现的他,当时他年仅3岁,是北川县曲山幼儿园的小朋友,左臂受伤,躺在简易抬板上的他举起稚嫩的右手,向8位救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后来了解到,他的左手被截去小指和无名指的指甲部分关节,他的父亲是当地县的一个派出所的所长。一个3岁小孩表现出来的无畏坚强和感恩之心真的震撼心灵,他的一个敬礼的动作胜过一切的言语,莫名的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温暖和能量!
五、她叫向倩,21岁,是什邡市湔氐镇龙居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当时她正在课室给孩子们上课,突然地动山摇,她大喊“地震了,快往外跑”但是当时有三个学生吓坏了,躲在角落里,她毫不犹豫地大步冲了过去把他们搂住,带着他们往外冲,但是一切都迟了,就在那一瞬间,整座教学楼轰然垮塌,她一直保持着那个姿势,把三名学生紧紧的搂在怀里。
当救援官兵找到她的时候,真的是惨不忍睹,头皮被重物扯没了,脸只剩半边,腹部被水泥钢筋直接击穿,但是两只手臂还是成拥抱的姿势,紧紧的护着下面的三名学生,整个身体被分成了三段,唯独只有双脚是完整的,她穿着那双漂亮的粉色凉鞋,格外刺眼,她才21岁啊,美好的人生才刚要开始。现场的人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全体官兵都给她“敬礼!”
六、他叫陈坚,一个长得好帅才26岁的小伙,喜欢打篮球和唱歌,他被压在废墟底下,侧着脸对记者说:“我不想我的小孩在生下来之后就没有父亲。”
他当时已经被埋在废墟下面79个小时了,动弹不了,三天没吃没喝的,他说:“觉得我命很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我要坚强,我必须要坚强,为了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强地活下去。”他是一直这么鼓励自己的,但可惜的是,他被救出后就不行了,救援的官兵一直坚持给他急救,一直多次呼喊着他,遗憾的是他还是走了!
地震前她的老婆谭小凤刚怀孕,他是很期待这孩子的到来,后来他走后,小凤伤心过度,孩子也流产了。
七、她叫聂晓燕,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老师,地震那天在她把熟睡中的幼儿运出空旷的地方,折回时又发现还有几个熟睡未醒的,在睡室倒塌的一瞬间她奋不顾身的冲上去保护孩子,很庆幸的是,当时的床给他们形成了一个三角空间,她不停的呼喊,很快得以被救。
被救出了那时,虽然双手受伤一直流血,但她却毫不犹豫回归到救援当中,一心地想着救孩子,随后约她一共救出了十个幼儿之后,一位老师问及她女儿,她才猛然的发现自己三岁的女儿还在邻班,可是那时候已经迟了,因为那已经是一片废墟了,但是尽管渺茫,她还是拼命的在废墟中徒手寻找挖掘,后来救援队把她孩子找到的时候,悲痛欲绝的晓燕一直喊着:“娃儿…对不起…妈妈……来不及……啊……”
她紧紧地抱住那个已经断气的女儿,然后嚎啕大哭,哭完之后,用了一张粉红色的被褥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包好,然后把孩子交到了丈夫手上,自己又去救援了,过后,有人问及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因为我是人民教师!
八、李阳,吊瓶男孩,他的同学廖波躺在北川中学中的废墟中,身体被压得死死的,李阳一直站在廖波边上,为廖波高举着吊瓶并鼓励着:“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这男孩已经高举吊瓶一个多小时。
地震发生的时候,他被安排到另外一个地方在练街舞,所以逃过了一劫,但是他想起了他的同学们还在学校,然后一口气跑了20多分钟回到学校。
这20分钟基本都是上坡路,而且余震不断,一直有碎石往下掉,很多大石头已挡住了去路,他想尽办法爬了过去,当他到达学校的时候,看到了一片废墟,焦急的喊:“我是李阳!我来救你们了!你们要挺住!”
九、程林祥背着儿子的遗体程磊徒步25公里回家。程林祥是一位建筑工人,地震当天赶回家里看父母和儿子的安危,后来发现大儿子没有消息,于是拨通了程磊班主任的电话,可听电话的那一头一直都没人接听,他们夫妇心都慌了,赶紧赶往离家25公里大儿子的学校,但是到达后,现场的教学楼全都坍塌,他们在帐篷里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以为儿子回家了,但家里的电话打不通,夫妻俩又折回家发现孩子并没有回家,后来又飞奔回学校的废墟中疯狂寻找。
“在这,我看到他了!我看到他了!”夫妻俩在废墟中疯狂找了半天之后终于发现儿子的踪影,但是当时的情况,救援人员是先救活人,他们的儿子很明显已经断气了。没有工具的俩人只能协力搬开大石板,钢筋连接的地方,他们就不停的把它敲碎,两人拼了命的挖,去搬,终于硬生生的把孩子扒了出来。
当看到比自己还高的儿子身体满是血迹和伤痕,胸口被石板砸塌陷了,后脑拳头大的伤口血已经把头发浸湿后又凝固,夫妻俩再也没忍住,崩溃的趴在尸体上痛哭了起来。。
悲伤过后,程林祥把孩子背在身后并用绳子固定,而妻子把孩子的遗容整理一番后,把一块毛毯盖在上面,他们准备背着孩子返回25公里以外的家,一路上艰难险阻,大雨冲刷着他们,满地泥泞先不说,余震不断,不停的有石头从山上滚落,多段道路被大量的石头拦路截断,但纵使再艰难也没有阻止夫妻俩把孩子带回家的心。
“幺儿,你趴稳了,莫动弹啊,爸爸妈妈带你回家。”
十、那些没有了主人的书包,这是搜救人员在确认没有生还人员的时候,从废墟中找到的书包,他们把书包整整齐齐地排列好,等待家长们的认领。每一个书包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小生命,但是他们已经不再了。。
14年过去了,当时的感动瞬间无论是救援队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本能反应努力地去帮忙抢救生命,在灾难面前,他们演绎平凡人的真和善,绽放人性光辉,每一幕都值得回味,值得敬重和缅怀!
缅怀死者,敬重重生,愿祖国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致敬平凡的你#
本文关键词:汶川地震中12岁小女孩,汶川地震12岁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呀!,汶川地震12岁女孩图片,汶川地震12岁女孩照片,汶川地震十二岁小女孩。这就是关于《汶川地震影像实录12岁的女孩,将15年前的善意传到今天》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汶川地震影像实录12岁的女孩,将15年前的善意传到今天":http://eshow365.cn/3-3143-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