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意义,也要签订屈辱的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89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意义】,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意义:列宁为何以辞职为威胁,也要签订屈辱的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2、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意义,布列斯特和约表面是俄国耻辱1、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意义:列宁为何以辞职为威胁,也要签订屈辱的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
文|孟晓函
编辑|S
普京曾在联邦委员会回答提问的时候,说过布尔什维克政府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是卖国行径,正是因为这样的卖国行径,俄国输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普京还指出俄国输给了战争的失败方,相当于向德国投降,这是人类历史史上绝无仅有的。
在普京看来,俄国在一战中失去大片国土是因为《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丧失国土的责任应该由列宁来承担。
事实上,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合约》确实是列宁坚持签订的,为了党内能够统一签订这个条约,列宁甚至不惜以辞职来威胁。
那么,列宁为何要坚决签订割地赔款的屈辱的《布列斯特条约》?
《布列斯特条约》签订的背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同盟国”,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后面加入了这个同盟,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协约国”,后面美国和中国加入,意大利也由“同盟国”转入“协约国”。
“同盟国”和“协约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军事集团。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
1917年11月8日, 全国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并通过了苏维埃国家的第一个对外政策法令《和平法令》。
《和平法令》呼吁各交战国人民和政府停止世界战争,以缔结公正民主的合约进行和平谈判。
当天,苏维埃政府向英国,法国和美国递交了《和平法令》,建议立即停战和开始谈判。11月10日,苏维埃政府向德国极其同盟国也发出了同样的声明。
一段时间后,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家先后拒绝了苏维埃政府关于和平谈判的建议,德国及其同盟国表示愿意同苏维埃政府进行谈判。
得知德国的态度后,苏维埃政府邀请协约国各国政府派出外交代表参加和谈,但遭到了协约国各国政府的拒绝。
协约国各国政府不仅拒绝了苏俄想要和平谈判的请求,还对苏俄采取了敌对的态度,他们想尽办法破坏苏维埃政府同同盟国之间进行的单独谈判,阻止苏俄退出战争。
12月3日,苏俄代表团和德奥集团代表在德军司令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开始进行停战谈判。
苏俄代表团建议以《和平法令》提出的原则为基础,签订为期六个月的停战协定,并要求在谈判期间,德军不能把东线的军队向西线调动。苏俄代表团的这些要求遭到了德国代表团的拒绝。
12月6日,双方无条件签订了为期十天的停战协定,第二日,苏俄代表团再次建议协约国各国参加全面和谈,但是依然没有得到回应。
12月15日,苏德双方又签订了为期28天的停战协定。
在停战期间,苏俄政府发表声明,如果协约国再不参加和谈,那么苏俄就会单独与德奥集团进行和谈。
1917年12月22日,苏俄和四国同盟开启了第一阶段的谈判。
苏俄代表团在谈判中指出“不割地不赔款”的谈判的主要问题和基本原则。此外还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六点建议作为谈判的基础。
由于苏俄代表团提出来的和平纲领表达的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所以德奥代表团不敢公开拒绝,只能同意。
德国代表团表示德国不能撤出它所占领的波兰,立陶宛和库尔兰,他们声称让这些地区脱离苏俄,合并在德国,都是居民自愿的。
这很明显是德国军事集团的掠夺阴谋。
1918年1月9日,苏俄和四国同盟开启了第二阶段的谈判。
苏俄代表团表示苏俄将会把自己的军队从奥匈帝国、土耳其和波斯的占领地区撤出,同时要求德国从它所占领的地区撤兵。
但德国拒绝了苏俄代表团的要求,而且还想要占领俄国更多的土地,包括整个波兰、立陶宛以及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各港口等地区。
德国要求苏俄答应将这些地割给自己,否则不再进行和平谈判,还说这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而不是兼并。
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只能暂时停止谈判,休会时间为十天,苏俄代表团返回彼得格勒商议对策。
《布列斯特条约》签订的过程
德国提出签订合约的具体条件后,布尔什维克党意识到双方签订公正的合约是不可能了,所以多次研究对策,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在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争取苏俄的利益。
在商议对策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党内意见分歧很大,主要有三派意见。
第一派意见以列宁为首。他们考虑到苏俄没有军队,也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可以支持继续战争,如果强行继续战争,不仅会在战场失败,还会导致苏维埃政权的覆灭。
如果不惜任何代价签订了合约,既可以保住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又能扩大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矛盾,阻止两大军事集团勾结起来共同反对苏俄,所以主张无论如何都要签订合约。
第二派意见以布哈林为首。他们认为签订合约就是出卖欧洲革命,主张立即停止和谈,用革命反对德国。
第三派意见以托洛茨基为首,他提出了不战不和的策略。
他认为苏俄没有军队,所以不可能进行革命战争,而德国提出的合约是屈辱的,也不能签订,所以只能停止战争,复原军队,建设社会主义的俄国。
这三派意见各执一词,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激烈地争论。
列宁的主张只有少部分人支持,所以他又提出了竭力拖延签订合约的议案,这个议案比较容易为大多数人接受,所以最后通过了。
同时,托洛茨基的议案也通过了,会议决定先采用列宁提出的拖延办法,到了无法再拖延的时候,就采取托洛茨基提出的不战不和的策略。
1918年1月30日,和谈会议再次开始。
德国提出俄国必须接受自己提出的条件,虽然态度强硬,但并没有给出回复的时间限制,所以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最后通牒。
按照苏俄党中央之前的决议,托洛茨基应该要想办法去拖延时间,但他不愿意再等下去,他违背了党中央的决策和列宁的指示,于2月10日发表了他的不战不和的声明,并且在当晚就带着代表团离开了布列斯特。
德奥方面以托洛茨基的这个声明为借口,开始中断和谈,发动军事进攻。
2月16日,德国宣布德国与苏俄将于18日12时起恢复战争状态。
2月18日下午,德国派出大量兵力对苏俄全线发起了进攻,并取得了胜利。
在这种经济情况下,列宁再一次提出立即签订合约,得到了一半以上的赞成票。
第二天,苏俄致电德国,表示愿意签订合约,但没有得到德方的回应,德军继续进攻,很快便占据了苏俄的大片土地,首都彼得格勒的安全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
之后,在苏俄的顽强抵抗下,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是整体形势依旧十分严峻。23日,德国向苏俄发出最后的通牒,提出了比之前更为严苛的条件,割地更多,赔款的数额也增长很多。
布尔什维克党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针对德国下发的最后通牒进行讨论,列宁严肃指出如果再不签订合约,苏维埃政权将会在三个星期后被消灭,所以主张坚持立即签订合约。
但遭到了布哈林等人的反对,列宁无奈,只能以退出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威胁,对布哈林等人表示抗议。
在列宁的坚持下,他的主张终于得到了认可,苏俄通知德奥方面,表示同意德国提出的条件,签订合约。
3月1日,第三次谈判开启,苏俄与德奥集团签订了包括了14项条款和众多附件的《布列斯特和约》,同意了割地赔款的屈辱条件。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意义
因为这个合约,苏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个屈辱的条约,但从国家整体利益上来看,这是特殊历史时期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手段。
首先,《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保存了苏维埃政权。
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布尔什维克党内三派主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全苏维埃政权。
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保存对周边的工人阶级甚至对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这个条约的签订是为了保存社会主义的力量。
事实证明,在三派主张里面,只有列宁的签订丧权辱国的合约的主张是真正从保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角度出发的。
列宁的主张说明他意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不可改变的事实,那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苏维埃政权已经诞生,保卫苏维埃政权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党中央在进行决策时,应该把这个任务看得高于一切。
无论从苏维埃政权自身来看,还是从国际社会主义的观点来看,这都是最切实际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这个合约带有极大的屈辱性,签订合约也就意味着退却,但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这次退却是值得的。
合约的签订为俄国带来了一丝和平的生机,苏俄如果能够利用好这短暂的和平,就能够保全苏维埃政权。
其次,《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成为了苏俄人民委员会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经验,对苏俄以后的外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合约的签订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情况下的被迫选择,但回头去看,这也是苏维埃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经验。列宁指出苏俄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地位对苏俄的外交政策起决定性作用。
在当时的情况下,《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已经在最大程度上谋取了国家的利益,是最好的选择。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虽然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其他国家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联盟,但这种经济联盟是非常不牢固的,只要有利益的趋势,随时都可能解散。
同时,德国内部也出现了资本家集团和主战派之间的矛盾,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
两大矛盾和德国复杂的内部环境决定了苏维埃政权的国际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列宁的退却是一种随机应变的应对方式,是苏维埃政权面对重大危机时实事求是的产物,为苏俄后来的外交活动提供了经验。
结语:
《布列斯特合约》带有极大的屈辱性,列宁肯定也能意识到这一点,但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苏俄别无选择,列宁只能主张退却。
列宁主张的退却不是怯懦,不是卖国,而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并且为苏俄后来的外交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所以,列宁以辞职威胁,坚持签订《布列斯特条约》是正确的选择,而不是普京口中的“卖国行径”。事实证明,他这么做是值得的。
参考资料:
高光瑜: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布列斯特合约》
曹延清:列宁与布列斯特合约
崔庆君:列宁在签订列斯特合约过程中同党内反对派的斗争
孙兰芝:列宁与布列斯特合约的签订
2、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意义,布列斯特和约表面是俄国耻辱
如果说到世界第一大国,大家都会想到现在的俄国,俄国的前身是沙皇俄国。俄国是世界上土地最大的一个国家,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疆土,主要是因为俄国对于土地特别的贪婪,只要是有机会他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侵略的机会。
比如说在晚清时期,它从中国抢夺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也是现在俄国最好的一片适合人居住的土地。可能在我们中国人看来那个地方严寒无比,但是对于接近北极圈的俄国来说,已经算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了。
不过尽管俄国对于土地特别的贪婪,但是俄国居然也曾在领土方面吃亏过——它曾与德国签订过一个《布列斯特和约》,在和约中俄国居然答应割让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也就是当时的当时包括波兰、立陶宛在内的多地主权,俄国都撒手了。
毫无疑问,这对于俄国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耻辱,那么当时俄国为什么要签订这样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呢?其实看到后来,我们才知道里面的高明之处。
一、
事情就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展开,当时德国和俄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而俄国虽然地盘空前庞大,但是受制于国内落后体制,强大也只不过是虚有其表,实际上它并没有与德国抗衡的硬实力,于是俄国的重要工业区迅速被德军侵占。
而此时,不甘于人下的沙皇再火上浇油,他为了和德国对抗,加大了对于国内民主党的压迫,强迫百姓去服兵役上前线和德国对抗。由于国家压迫比较严重,所以在俄国内部爆发了很多农民起义和暴乱,当时俄国为了镇压这些暴乱,又耗费了大量的军力物力。
所以说,当时的俄国可以说是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和当年灭亡前的明朝并没有什么区别。
二、
后来俄国暴乱从基础的农民阶层上升到了高层的社会里面,在1917年二月份的时候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洛曼诺夫王朝被推翻,沙皇也被迫下位。不过二月革命之后并没有彻底的解决苏俄内部的国家矛盾,阶级之间的斗争仍然非常的强烈,内忧外患的情况也并没有得到太大的缓解。
在10月份的时候,有德国血统的列宁便带领着众人再次发动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便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并没有结束俄国对于德国之间的战争,国家内部矛盾反而变得更严重了。
由于苏俄和德国并没有停战,新政府自然要继续和德国的战争,而战争必然会继续消耗大量的物资,持续战争下去并不会减轻农民的压力。而且当时国内各种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势力在四处发动反叛运动,各地独立或割据的声音四起。但对于当时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来说,稳定住整个国家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若是想要稳定国内,那么必先需先停止对外战争,所以当时苏俄的领导人列宁也就提议向德国停战,调整兵力致力于苏俄内部的内战。苏俄提出停战之后,德国确实放弃了进攻,和苏俄开启了停战谈判。
三、
其实当时的德国虽说在对俄战争中一直占据着优势,但由于德国的国土面积过小,长久的战争中导致德国也难以继续支撑下去,所以德国也就同意了苏俄所提出来的停战协议。
不过德国虽不理想,但当时苏俄的状况要比德国更差劲,因此德国也就想趁机从苏俄索要一批赔偿从而来弥补自己战争的损失——双方开启谈判之后,德国提出要我们上面提及的大批领土之外,还要求要30亿卢布的赔偿金。
沙俄一直都是一个好战民族,又被称之为战斗中的北极熊,所以当时的将领听说如此一个不平等条款之后,甚至打算直接拒绝和谈。但当时苏俄的领导人列宁却对于这样的一个谈判结果非常的认可,要求签署这样的一个条约。
不过尽管列宁极力主张同意如此一个条件,但由于反对者众多,条约但并没有成功签署,苏德之间的第一次谈判也就这样落空了。
谈崩之后,苏德再一次开战,但很显然经历了内忧外患的俄国,综合国力压根不是德国对手,德国很轻松的就打到了苏俄的当时的首都彼得格勒。
四、
在德军兵临城下之际,苏德之间再一次开启了谈判。
由于这一次德国相对之前占据着更多的优势,所以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德国提出的筹码更高,要赔偿更多的土地,而且赔款由30亿也变成了60亿,虽然这一次德国的要求更为过分,但是那些之前的苏维埃领导们在这一次谈判的时候,也并没有提出太多的反对意见。
因为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苏维埃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继续持久下去这个新生的政权只会走向覆灭。
当时苏维埃大多高层领导在假装坚持一下之后,也就同意了这样的一个条约,在合约中明确的规定了苏俄割让给德国的土地,包括现在的芬兰,乌克兰,波兰,立陶宛等经营数百年的中心地带——这100多万平方公里对于俄国来说并不算大面积的土地,但却是俄国早些年最发达的工业地区,也是经济最繁盛的地区,而且此地也是整个苏俄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整个俄国90%的煤炭,还有70%的铁矿,超过一半以上的工业都是聚集在这个地方,地位与中国江浙沪这些沿海发达地带相当。
所以,虽说只是去掉10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对于当时的俄国来说,却是相当于削弱了整个俄国1/5的力量,这也是当时俄国一直不答应的原因所在。
不过由于当时列宁在俄国内部的呼声过高,大部分人对列宁有着空前的崇拜,所以最后还是选择相信了列宁,但尽管如此,国内依旧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卖国贼。
五、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列宁的高明之处就展现出来了。
因为在刚签订合约之后没多久,大概八个月的样子,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而在德国宣布自己战败后的第二天,列宁也就宣布当初和德国签订的条约是非法的,否定所有的条约内容,而且立刻与德国宣战,夺回了被德国侵占的地区。也就是说,虽说签订了这样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俄国从头到尾来也没有带来多少损失。
有人认为这只是个偶然,但我们为何不反过头来想想,这或许本身就是列宁的一个缓兵之计,列宁一个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列宁出色的政治嗅觉告诉他,自己暂时不是德国的对手,需要足够的时间发展,巩固政权;而德国在那时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撑不了多久,他要做的只有“耗”,拖住德国即可。果然,他成功了,不仅成功摘掉了卖国贼的帽子,就连声望也自此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俄国人心目中的神。
本文关键词:布列斯特和约的影响,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原因,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背景,布列斯特和约内容,《布列斯特和约》。这就是关于《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意义,也要签订屈辱的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意义,也要签订屈辱的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http://eshow365.cn/3-2330-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