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正文
已解决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来自网友在路上 11028102提问 提问时间:2023-08-16 18:06:33阅读次数: 102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102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2、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

1、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文 | 视界说Talk

编辑|视界说Talk

前言

“郑和下西洋”是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先后航行七次,直到宣德时期才结束的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于永乐三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

在这七次航行中,郑和带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先到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合,然后一同出发前往福州长乐太平港,在那里伺风扬帆远航。

郑和的船队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到达了东非和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一、郑和生平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宦官,出生在云南昆阳,在入宫之前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三保。

洪武十三年(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在云南的元朝势力,派兵征讨云南,发动明平云南之战。

那时的明朝大军副统帅蓝玉,下令把所有战俘统一运送至南京,在南京把战俘集中阉割后,分配至各大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府中当下人,年仅10岁的郑和也在其中。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刚开始,郑和与其他孩子一同被留在军中当秀童,后来蓝玉逐渐发现郑和有着这个年纪难得的沉着冷静和成熟稳重,深受蓝将军喜爱,就让郑和一直跟在自己身边。

在郑和14岁那年,随蓝将军回到南京宫中,蓝将军不忍心再让郑和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就将郑和送给了那时还是燕王的朱棣。

在燕王府中,朱棣看中了郑和的聪明伶俐,便让他当起了自己的亲信。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如果这还不能体现朱棣有多喜欢这个孩子,那么朱棣挑选学富五车的官员来府中给郑和授课,还让郑和随意翻阅府中的藏书就足以说明问题。

要知道郑和当时只不过是个下人!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郑和很快也学识渊博、出口成章。

朱棣曾这么评价过郑和:

“内侍中无出其右!”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青年时期的郑和身材魁梧,才高八斗,思维敏捷,每次都出色完成燕王指派他的任务,备受朱棣器重,后来还在朱棣登基称帝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他们之间也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主仆关系。

郑和因战乱而结识了朱棣,战争仿佛成了连接他俩的桥梁。

或许是命运使然,后来又是因为战乱(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不敌南军主力,差点战死沙场,好在郑和救主有功,让朱棣保住了性命,朱棣也一直对郑和心存感激。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战争历时四年,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势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

同年,朱棣即位,为明成祖。

朱棣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来表彰郑和立下的赫赫战功,报答郑和的救命之恩。

同时将其升迁至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官员。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二、“郑和下西洋”的具体历程

郑和懂兵法,有谋略,骁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和独到的军事理解。

郑和年少时就跟随蓝玉将军在军中长大,成年后饱经战火洗礼,随朱棣参加了数次重大战役,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被朱棣视为心腹。

也正因如此,朱棣授予了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两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

郑和也不负众望,在随后的七下西洋中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1405年),大明水师造了62艘长44丈,宽18丈的大船。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朱棣命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士兵两万八千多人出使西洋,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后向爪哇方向南航。

1406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

郑和船队后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

在古里建立碑亭,碑文写道

"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在郑和回国十几天后,稍作休整后,就动身进行第二次远航。

主要访问了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锡兰、古里等国。

于永乐七年七八月间回国。

郑和专程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立碑为文。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碑文中记载

"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

此碑后来在1911年在锡兰岛的迦里镇被发现,现保存于锡兰博物馆中,是证明中斯两国友好关系历史的珍贵文物,也是斯里兰卡的国宝。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此次出海除了郑和的船队,还有姚广孝、费信和通译马欢跟随一同出行。

先后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于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

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于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今孟加拉)方向出发。

但在航行途中遇到风暴,史书记载

"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和船队中道返回,于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

明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为由,下令停止郑和一切出海远航的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1431年)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在宣德八年(1433年)时,62岁的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病逝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

船队在太监王景弘的率领下返航,在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回到南京,宣宗将郑和厚葬在南京牛首山南麓。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出使过的城市和国家共有36个

福建长乐县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开洋之地,当年庞大舰队也多次驻扎在此。

这里不仅有郑和当年亲立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还有在郑和七下西洋影响下形成的"十洋街"。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

然而,关于郑和船队多次出海航行的真正目的,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

在正史记载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

和平外交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动荡,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相互争夺,战火不断。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一方面当时东南亚最大的国家爪哇和暹罗不停对外扩张,疯狂欺压周边国家,甚至还杀害明朝使臣,不让他们向中国朝贡。

另一方面海盗猖獗,海上航线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在这种局势下,朱棣制定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派遣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维护周边和海上安全。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国家安全

在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是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留势力

元朝末年,日本国爆发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逃亡到中国沿海烧杀抢掠,尤其到了朱元璋执政期间,变得异常猖獗。

朱棣即位后,海陆两方面对明朝安全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在陆上选择迁都,并且亲征漠北;在海上组建了郑和舟师,实施战略包抄。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发展传播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除了政治目的外,还有一定的经济目的。

郑和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中华文化。

其中就包括先进的中华礼仪儒家思想历法制度度量衡农业技术建筑技术医术等等。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开拓航线

郑和大规模的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推向世界顶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的“大航海时代”铺平了道路。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考察,搜集大量科学数据。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战略布局。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但在一些学者、学术研究和野史中,认为朱棣下令让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平息民间的不满。

在第三次下西洋中,姚广孝跟随出海的史料,也给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

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皇帝遣中使太监郑和,奉香花往诣彼国(指锡兰,今斯里兰卡)供养当就礼,请佛牙(释迦牟尼的牙齿,传说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牙齿完整无损,称为佛牙舍利)至舟,灵异非常,光彩照耀,于永乐九年七月初九至京师。皇帝命于皇城内庄严栴檀金刚宝座贮之。"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还有学者分析道:

“姚广孝参与了第三次下西洋,迎回了佛牙,这说明第三次下西洋显然是朱棣事先计划好的,否则就不会派出姚广孝这样级别极高的官员。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迎佛牙'!”。

至于朱棣为什么要派遣船队不远万里从斯里兰卡迎回“佛牙”。

还有人指出,是因为朱棣在建文帝时期篡位登基,他大费周章迎回“佛牙”,就是为了巩固他的正统地位,平息民间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佛牙舍利

这种操作之前的帝王也用过。在古代封建观念的影响下,这招有奇效。

当然,正史的记载不一定就是真的,学者和野史的观点也并不全无道理。

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可能这也是历史最神秘、最奇妙的地方吧。

四、“郑和下西洋”对后世的影响

说到“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就不得不说一个地方——斯里兰卡,也不得不提一块碑——郑和碑。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进出斯里兰卡,每次都会去佛寺烧香、布施、祈福。

而郑和本人只有一次没有下船拜访伊斯兰卡,也就是最后一次出海航行,62岁的郑和积劳成疾,实在没法下船。

1409年,郑和亲临斯里兰卡,在南部城市高尔的一个寺庙,布施大批礼物,并在此树立了著名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碑文描述了明朝皇帝派遣郑和远航,拜访周边国家,来到斯里兰卡布施香礼的史实,表明郑和此行是和平之举。

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沿途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表明大明王朝“政治、军事、经济”三位一体的国际目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海权意识的觉醒。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自打唐宋元以来,对外贸易己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初期因为征战不断,国库空虚、民生凋零,向海外发展贸易已是国家财政重要策略,也是大势所趋。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明代《殊域周杏录》卷九“佛郎机”记载

“自永乐改元,建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迭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 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其次,从军事战略上来看。郑和七下西洋,不仅说明了大明水军的海权能力,也证明了明朝大力发展水军的海权战略价值和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再次,从政治外交上来看。郑和下西洋的海权战略,不仅极大提高了了大明王朝的国际威望,还构筑了早期中国的政治外交话语权。

根据《明实录》记载,洪武至正统的80年间,亚非国家对明朝派使节694次之多;其中以郑和下西洋期间的永乐王朝最为昌盛,仅21年间来使约318次,平均每年来访约15次。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最后,从历史意义上来看。郑和七下西洋,不仅丰富了当时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 而且他的海权观念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郑和的随员马欢著有《瀛涯胜览》、巩珍著有《西洋番国志》、费信著有《星槎胜览》,以及郑和本人的航海行程记录《郑和航海图》。

这些珍贵的文献记载了船队所至各国的情况,为后来中国与别国友好外交开辟道路。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和航海图》

郑和下西洋的海权观念,还深刻影响到明中后期的海防思想,使得朝野上下认识了海防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左右着国家的命运。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豪杰中,郑和不但因“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技术”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精神:

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的英勇气概,一种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鸿鹄之志。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和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老任.《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解析 [M]《历史教学》 2022年第3期.

[2]王光尧.永乐皇帝的麒麟——海外考古调查札记(四)[M]《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1年第7期.

[3]王文静.南京牛首山周边郑和下西洋相关文化遗存[J]《江苏地方志》 2021年第1期.

[4]张晓东.郑和下西洋的海权性质[M]《史林》 2021年第4期.

[5]林婧.长乐太平港《天妃灵应之记碑》的史学价值[M]《福建文博》 2020年第3期.

2、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以官方形式进行的一场海上外交活动,郑和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历史足迹多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亚洲、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等国,向海外周邦各国展现明朝时期对外友好、睦邻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和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当时明朝时期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这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史的壮举,更是造就了中国古代明朝时期的“麒麟外交”的盛世,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还彰显了明朝的国威,也体现了古代明朝时期的中国不仅是海洋大国,更是海洋强国。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明朝时期的外交理念

明太祖在明朝建立之初就实行一系列的外交策略,在前期明朝皇帝主动打破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僵局,有计划地派遣使臣与周边国家表达建立友好外交关系的意愿,中后期将外交范围不断扩大,加强了与西亚、非洲等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宣称与各国“共享太平之福”,并赢得周边各国与明朝建交的好感。

(一)睦邻友好的外交关系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要在安养生息之”这是明太祖在明朝建立之初所表达的意愿。

当时古代明朝无论是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上都是百废待兴,明太祖决定将国家“休养生息”放在第一位,作为解决国家民生问题、恢复经济问题、巩固明朝政权的关键。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在外交政策方面坚持同其它国家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郑和下西洋就是典型的和平外交手段,通过利用海上贸易,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

(二)宣扬明朝国威

明朝时期的明太祖具有超前的“天下观”,与元朝的马背上打天下的观念不同,他更注重“天下观”的概念和地域划分。

明朝时期,众多海外各国来朝纳贡,东非国家进贡的是长颈鹿,国人就把长颈鹿叫做麒麟,史称“麒麟贡”,将祥瑞动物与外交政权相结合,证明了明朝对世界的影响力,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又比如利用外交诏令向各国抛出橄榄枝,利用“麒麟贡”,以此来强调明朝的“天下”大国地位,并且尊重其它国家的主权,不干涉他国的内政,反对恃强凌弱,肩负起公平处理调解国家与国家之间争端的责任等,这些前卫的外交思想为古代明朝的强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和下西洋的繁荣景象

明朝时期的海上交通和造船技术都非常发达,海上“朝贡”的贸易也非常繁华,海外许多国家都来明朝进行“朝贡”,这给郑和使团对外文化交流和进行贸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明朝超前的外交思想和明朝时期国内稳定的局面之下,以郑和为主使的使团,在明成祖的支持下,先后共七次下西洋,扩大了明朝的外交范围、维护了政治稳定,促进了明朝的对外经济贸易和与海外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

(一)郑和使团的组成

郑和使团的组成是由其规模数量庞大的船只和数以万计的船队人员,据史料记载在郑和第一次航海时,以最大的船只“宝船”为主体,船只数量多达两百多艘,其中补给船就多达四十多艘,人数规模达到两万七千多人,为保证海航的顺利进行,船只和人员的安排在航行时尤为重要。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根据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中记载的郑和使团的人员构成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弄手、医士、水手、铁锚搭材等匠、民梢”等。

由此可见,郑和使团的人员构成众多且配备齐全,使团成员各司其职,郑和下西洋的外交盛世离不开每位郑和使团的成员,是他们的通力协作成就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也是古代明朝外交活动的关键基础。

(二)郑和使团的责任与担当

1、扩大了明朝时期的外交范围和对外贸易。

郑和使团第一次航海到达东南亚的爪哇岛屿,最后一次到达非洲东海岸,随着航行海域的不断扩大,把古代明朝的威望向海外世界其它国家推广,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和使团每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就会将明成祖的诏书给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首领,诏书中写到“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竭诚来朝,咸锡皆赏”。

郑和使团积极地表达着明朝与各国各地区共享“太平之福”的美好意愿,同时也向各个国家或者地区国王或者首领赏赐物品,如金银、蚕丝绸缎、瓷器等物品,并且用“厚往薄来”的方式与各国家或者地区开展各种贸易。

郑和使团将收集到的货物,用金银或者丝绸、陶瓷等与之交易,这不仅给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上带来很大的恩惠,也给明朝的皇室贵族带回许多奇珍异宝,如麒麟、狮子、金钱豹、大西马等珍奇异兽,还有大量的硫磺、价格昂贵的香料等新奇的物品。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而长颈鹿作为交流贸易之一的神兽,被大家称为“麒麟”,祥瑞之兽,正因为它后来才有了“麒麟外交”这一说法,也因为交易的频繁也被人们称作“海上香料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

这种对外贸易不仅宣示了明朝时期的仁君与祥瑞之兽的政治物灵,而且还扩大了明朝时期的对外贸易,促进了各个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2、促进了明朝时期的文化交流和维护世界稳定。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到达最远的地方就是爪哇岛屿上的麻喏八歇国,当时正值国家内战,东王和西王争夺权利和地位,东王战败,地域被西王占领,当看到郑和船队以为是东王的援军,并与之开战。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和使团牺牲一百多人,郑和使团正式向西王宣战,此时西王才知道是误会,于是“爪哇事件”发生以后,西王派遣使臣要用黄金六万两赔偿来赎罪,然而,郑和得知是误杀,又鉴于西王道歉诚恳,决定和平处理此事件,而且之后也并没有要求西王赔偿黄金,从此两国和睦相处。

之后郑和七次下西洋中,都会到达爪哇进行交流,也体现了明朝时期“以和为贵”、“以礼相待”的文化理念和道德观念,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明朝想尝试建立和谐的稳定国际秩序。

当郑和第七次到达非洲时,看到非洲非常穷困和贫瘠,到处有人饿死甚至疟疾肆虐,郑和使团就派遣医官下船为当地的人民传授医学知识和方法以及医学生活常识,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最后非洲东海岸的麻林迪派遣使节同郑和使团一同回到中国,也带来了贡品长颈鹿,促进了中非文化的交流。

这不仅展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友好外交,使沿途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自愿与明朝建立深厚的外交友谊,还展现了古代明朝的大国形象和明朝的外交理念。

明朝初期,东南亚地区的局势很不稳定,国家与国家之前的斗争频发,海盗势力也很猖獗,这些种种原因都阻碍了明朝开展的外交活动。

郑和使团的使命也要为明朝国家发展和对外的交往打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以长期盘踞在马六甲海峡的海盗陈祖义为例,陈祖义聚众称霸,在三佛齐自立为王,抢夺过往商旅的船只和财宝,是明朝向东南亚地区对外贸易和交流的安全巨大隐患。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郑和使团到达三佛齐对陈祖义进行诏安,但却遭到反击,最后郑和用军事力量将其制服,最终清除了陈祖义这一股海盗势力,郑和下西洋为维护东南亚稳定做出来巨大的贡献,也确保了海上航线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在东南亚国家之中赢得了威望和名声。

(三)“麒麟外交”的家国天下

郑和下西洋结束之后,长颈鹿作为“麒麟贡”也成为了历史,古代明朝时期的外交既是政权与政权之间的沟通,也是向其它国家或者地区“炫耀”明朝时期的繁华景象。

郑和下西洋将明朝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深入到更多的海外国家,在郑和使团的劝喻和在明成祖真诚的外交诏令下,众多国家纷纷派遣使臣向明朝献贡,甚至有的国王亲自跟随郑和船队来访明朝,这些都表明外海国家对明朝的高度认可,也是郑和下西洋取得的巨大成就。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凡是国王来访明朝,都是以最高的礼仪来接待和赏赐,在这期间也有国王不幸逝世,如古麻刺朗国王斡刺义敦奔在福建病逝,被依照王礼葬于中国,其墓葬也可以体现出明朝与海外各国友好交往的见证。

郑和下西洋为明朝提供了接触海外国家的风俗文化以及新奇产物,也加强了明朝国人与世界的交流,建立了独特的“东南亚文化圈”。

而“麒麟外交”正好符合了明朝这一理念,通过这种独特的外交方式不仅展示出来的对外邦交礼仪,同时也达到了向周边藩属国家和远夷国家示威,吸引他们加入天朝宗藩朝贡联盟的政治目的。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更是借助远方诸国的献贡,演示给朝内朝外的本土成员观看,宣示仁君与瑞兽之间的物灵政治,以全方位地确立明朝的中华朝贡体系中心的地位,强化明朝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和下西洋与明朝的“麒麟外交”》

2、《明代前期宫廷外交研究》

本文关键词:郑和出使西洋的历史意义,郑和的船队有多可怕,戚继光抗倭,郑和七次出使西洋的意义,郑和回来为什么疯了。这就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明朝郑和下西洋特点(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意图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http://eshow365.cn/3-17309-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