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年收入12亿,知网一年的盈利(本是国有资产的知网)
最佳答案 问答题库908位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关于【知网年收入12亿】,知网一年的盈利,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知网年收入12亿:本是国有资产的知网,不仅垄断暴利,还是外资背景2、知网年收入12亿,知网一年的盈利1、知网年收入12亿:本是国有资产的知网,不仅垄断暴利,还是外资背景
真相总是惹人不快,以至于人们不愿意也不敢去触摸。
因为真相,从来不是认知,而是梁静茹的勇气。
1
垄断调查
昨天下午四点,国家市场监督总局赶在周末之前,对知网的反垄断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人民日报在第一时间向全社会进行通报,给了知网最高规格的“待遇”。
一石激起千层浪,知网立案成为刷屏新闻。
根据朋友圈和读者群的反应,我的感觉是:
天下苦“秦”久矣。
这不是知网第一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2021年底,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成功起诉知网,并获赔70多万元。
起因是赵德馨先生的100多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赵老没有获得一分钱的报酬,而且下自己的论文还要付费。
2020年8月,赵老选择维权。按照赵德馨教授200 元/千字的标准,知网大概要赔偿1200亿元。
知网顿时登上热搜。
法院判决出来后,知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赵德馨教授的所有论文全部下架,不允许别人查阅和下载。
人民日报站出来为老教授发声,发表刊文《知网,知否?》:不能输了官司就下架文章。
于是,知网又上了一次热搜。
在赵老的带头示范作用下,教授的学生苏少之教授、作家陈应松、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纷纷起诉知网,选择维权。陈应松更是毫不客气地怒斥“大家轮流上,忒不是东西了”,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月前,因为中科院不堪知网千万续订费而选择停用一事,人民日报选择公开发声:如何平衡商业逐利与公共利益关系,该有个说法了!
在教授和网友的声讨之下,在人民日报的保驾护航之下,知网昨天终于被立案调查。
知网的问题显而易见:垄断。
知网完全垄断了高校论文的市场,不仅向用户高收费,而且没有向论文作者支付报酬。
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们,费尽心血完成一篇论文,就免费进入了知网。他们下载知网论文,看似免费,实则是所在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已经向知网支付了高达百万/年的费用。
费用不仅高,而且年年都在上涨。不用还没辙,市场上就这么一家。
这也是为什么南京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先后宣布停用知网的原因。
至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外的人,想查阅某篇大学论文,必须注册知网账号并缴费。而且缴费后,余款不能退还,只能用完,这就是只进不出的“饕餮”。
总之,知网无偿占用了劳动者的成果,然后利用垄断地位进行高价销售。
2
垄断收益
知网是一家网站,由“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它就是这次被立案调查的公司。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根据同方股份的公开数据,知网2020年和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11.7亿元和12.9亿元。在同方股份的总营业收入中,知网的分量并不重,占比6%左右。
但知网的毛利率是最高的,近两年都达到54%。
这个毛利率还是有所降低的,往年更高,能够达到60%,甚至70%。
也就是说,知网的收费里,一半以上都是利润。
这个毛利润率,远超华为,比苹果公司都要高,可以跟抢钱的核酸检测一较高下。
因此,知网的暴利,是毋庸置疑的。
与苹果的科技属性和核酸检测的政策属性不同,知网的暴利,来源于垄断。
知网一开始是公共知识平台,并不是任何人或任何公司的私有财产。
知网的外文名叫CNKI,全称是“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中文翻译就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这个工程始建于1999年,为了建设知识共享平台,在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计委等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牵头建立。
并被科技部等五部委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重中之重项目”。
所以,知网本就是出于公共目的。它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立志于连通和共享全国各行业的知识资源,打造全国的知识交流平台,十足的公共属性。
知网纯正的国家血统,使得其出身就顺风顺水,没有对手,所有高校和科研机构就积极连接知网。
这是如今知网能够垄断论文资源的基础。
如今,知网在网站中骄傲地宣称,其高校市场的占有率为100%,在中文学术资源市场的占有率超过95%。
这不是垄断,而是一家通吃的独霸天下。
现在的大学、科研机构想要使用其数据库,先要交出学生和作者的论文授权。而硕士、博士在提交毕业论文时,必须签订《论文使用授权书》;学者想要在期刊上发表文章,也会被要求授权中国知网等第三方数据网站使用。
想要发表中文论文,没有人能绕开知网这一平台。
就这样以公共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免费获取了论文作者的版权。
然后再以公司的名义,对外高收费。
这就叫空手套白狼。
3
收益来源
知网的垄断高收益,主要来自于三方面:
1、机构的订阅费
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协会等机构,每年都需要向知网缴纳动辄百万的费用,才能查阅论文。
2022年的订阅价,复旦大学82.5万元、浙江大学112万元、西南民族大学116万元、北京科技大学130万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115万元。
中科院更高,2021年达到千万级别,导致今年不堪重负,一怒之下停用知网。
不仅高收费,还不断涨价,高校多次表示抗议。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难,宣布停用知网,理由是2000年以来知网的报价,每年价格涨幅都超过10%,之后越涨越快,从2010年到2016年,知网收费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最高一年是2012年涨幅高达24.36%。
店大欺客,武汉理工不想忍了。
无独有偶,北京大学也在2016年宣布停用知网。
但这些抗议并没有改变涨价的趋势,无非是涨幅多少而已。
北京语言大学的知网采购费用,从2019年44.5万元上涨至2022年65.5万元,近三年年均涨幅在13.8%。
复旦大学略低,近三年年均涨幅3%。
高校没有办法,在垄断的知网面前,他们是弱势群体,最多只能通过抗议来降低涨幅,无法避免涨价。
你不用,大学还办不办了?
2、普通人的下载费用
如果你所在的机构没有向知网缴纳费用,那么你要查阅任何一篇学术论文,都得付费。
费用看似不高,但积少成多啊,下载的人多了,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就跟公路收费站一样。
3、论文查重费用
论文查重是论文写作绕不过去的一道关卡,必须将论文与现有数据库进行对比,确保其文章与已有论文的重合度满足要求。
查重是为了防止抄袭,目的是好的,但知网收费太贵了。
2019 年年初,青年演员翟天临的学术造假事件中,网友对其2783字的小论文进行查重,这篇论文当时在知网查重需要花费68元。
但这篇文章的查重在维普仅需12元、在万方仅需7.8元。
而到了每年的毕业季,知网更是漫天涨价。平时一篇二三百元,现在会暴涨到八九百块。
用户忍受高昂费用、作者为别人做嫁衣,知网就这样年复一年地闷声发大财。
知识付费没问题,但钱得给创作者,这样才能良性循环。如果都给了二道贩子,那就是败坏市场,透支前途。
4
外资背景
运营知网的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其股权如下: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是A股的上市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核资本”)持股30%,是控股股东,中核资本是国务院国资委的下属企业。
所以,从实际控制人的角度看,知网是一家央企。
但诡异的是,知网的直接股东知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不是中国企业,而是一家设立在开曼群岛的外资企业。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里,企业类型是“外国法人独资”,注册资本的单位是美元,而不是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不直接控股知网,偏要中间加一个外资公司?
这么多此一举,搞得不伦不类的。
这个原因从商业角度很好理解,中国人在开曼群岛注册公司,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
1、避税
开曼群岛是零税率,中国需要缴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税率一般还不低。
2、保密
在征得企业的同意之前,开曼群岛不会向任何第三方公布企业的股东、董事、高管、财务等内部信息。
所以,我们能够企查查、启信宝、国家企业信息系统里公开查询国内企业的工商信息,但无法查询岛国公司的信息。
3、资金出境
到了境外就资金自由了,随便花随便买,没人管你。
4、境外上市
一般都是为了以后在美国上市。
知网本就是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理论上讲,它无需再单独上市,可以排除第四点。
民企去岛国开公司可以理解,那是它的私有财产,但知网本就是中国政府主导建立的公共知识平台,这么干就不厚道了。
这不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吗?
缴税是缴给中国政府,这不是知网应该做的吗?
在中国赚了垄断的钱,去了境外也不知道怎么花的?那些董事高管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拿了多少钱也不知道。
这得有多见不得人!
知网2021年收入12.9亿,毛利润6.8亿,但净利润只有1.9亿。
中间4.9亿(6.8-1.9)的钱去哪了?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净利润=毛利润-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
对于垄断企业而言,营业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大头,三费不会太高。
你都垄断了,躺赚,哪用得着那么多三费?
比如,核酸检测的龙头企业金域医学,三费只有营业成本的1/3;中石油的三费只有营业成本的1/14;中国移动是1/6。
但知网的比例高达80%。
很多钱都以费用的形式花掉了,或者说流到境外了。
这是很多境外公司的通病,包括科兴生物。
这些钱基本不会再回到国内。
你还没法去查它的账,人家是岛国公司,保密性是公开的规则。
与科兴生物一样,中国的肥水再次流向外人田。
中国有句古话:“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的俸禄,都是民脂民膏,小民容易被虐待,但上天不可被欺骗。
赏罚,决不会缺席。
—END—
2、知网年收入12亿,知网一年的盈利
近几年来,中国最出名的学术网站——知网可谓是问题频发。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知网侵权索赔70多万元;北大、中科院等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不堪天价费用停用知网;众多大学生吐槽知网查重收费高,多起事件都在说明,知网在学术方面有着垄断的趋势。
2022年5月13日,知网就因涉嫌实施垄断行为而被立案调查。2022年6月23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约谈知网负责人,宣布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在8月11日,知网新闻负责人接受了光明日报的采访,并披露了多方面信息。
首先是收入问题,2021 年财报显示,知网上年营收 12.89 亿元,毛利率为 53.35%。而知网方面认为他们的收入多用于支付版权,实际收入并没有那么高。
但事实真就是这样吗?首先是各个学校使用知网每年交的使用费,这笔费用几乎是年年增长。据武汉理工大学的官方通报,从2010年到2016年,知网的报价涨了132.86%,年平均涨幅高达18.98%。这个涨幅不可谓是不惊人。
并且知网还有一个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必须使用的功能,那就是查重,而对比其它的查重网站来说,知网的查重价格可以说是贵的吓人,当然可能有的人说:“那就别用知网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部分学校都是指定方式查重的,也就是说有的学校只认可知网的查重结果。
其次是前不久的赵德馨教授胜诉知网一事,知网副总肖宏的解释是“稿酬标准尚不明确,为行业普遍问题”。
知网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本身就有树立行业标杆的责任,一家杂志都有相应的稿酬标准,而作为一家年收入近13亿元的企业就做不到吗?稿酬标准不明确难道就是知网可以随意侵权而不用负责的理由吗?
最让网友们气愤的是,知网副总经理一再强调知网是100%国有控股企业,针对这点,网友们颇有微词,真应了那句“天下苦知网久矣”。
本文关键词:知网年收入10亿,知网一年盈利,知网年收入12亿1亿,知网年收入12亿美元,知网年收入12亿是真的吗。这就是关于《知网年收入12亿,知网一年的盈利(本是国有资产的知网)》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99%的人还看了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 知网年收入12亿,知网一年的盈利(本是国有资产的知网)":http://eshow365.cn/3-10571-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